倾曦复亭午,六合无暝色
出处:《游仙二十四首 其十》
唐 · 吴筠
予因诣金母,飞盖超西极。
遂入素中天,停轮太濛侧。
若华拂流影,不使白日匿。
倾曦复亭午,六合无暝色。
道化随感迁,此理谁能测。
遂入素中天,停轮太濛侧。
若华拂流影,不使白日匿。
倾曦复亭午,六合无暝色。
道化随感迁,此理谁能测。
注释
予:我。因:因而,因此。
诣:拜访,访问。
金母:指王母娘娘,神话中的女神。
飞盖:指快速行驶的车盖,这里代指飞车。
超:超越,越过。
西极:西方的尽头,极远的地方。
遂:于是,就。
入:进入。
素中天:清冷的中天,可能指天庭或高空。
停轮:停车,停止前行。
太濛:形容广大无边、朦胧的样子。
侧:旁边,一侧。
若华:光华,这里比喻光彩照人的景象。
拂:掠过,擦过。
流影:流动的光影。
白日:白天,这里特指太阳。
匿:隐藏,躲藏。
倾曦:倾斜的阳光,早晨的阳光。
复:又,再。
亭午:正午,中午。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整个宇宙空间。
暝色:暮色,黄昏的暗色。
道化:道的教化,指道德或自然法则的教化作用。
随感迁:随着感受或感悟而变化。
理:道理,规律。
测:预测,理解,洞察。
翻译
我因而拜见王母,驾着飞车超越西方极地。随即进入清冷的中天界,停车在浩渺朦胧之旁。
那如华的光芒掠过流动的影子,不让白日藏匿。
晨光倾斜直到正午,天地间没有一丝暮色。
道的教化随着感悟而变迁,这样的道理谁能彻底洞察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仙境中的游历情景,语言华丽,想象丰富。诗人通过驾驭飞盖超越尘世,进入了一个纯洁无瑕的天界。在这个幻想的空间中,时间似乎被扭曲,太阳的运行不再受制于自然规律。日光随着仙境中的亭台楼阁而倾泻,不再有夜色的侵袭。
诗中“若华拂流影”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光线与阴影之间的和谐共处,生动地展现了仙境之美。同时,这也象征着道德教化无所不在,但又难以捉摸其深奥。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之美的思想情怀,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超越和驾驭。这不仅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与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