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守东阳郡,于今已十年
出处:《挽吴尚书三首 其三》
宋 · 吴芾
公守东阳郡,于今已十年。
人犹诵遗爱,政不愧前贤。
清议当时重,休声后代传。
我来叨郡佐,怅望隔重泉。
人犹诵遗爱,政不愧前贤。
清议当时重,休声后代传。
我来叨郡佐,怅望隔重泉。
注释
公守:担任官职。东阳郡:古代的一个郡名。
于今:到现在。
已:已经。
十年:十年时间。
遗爱:遗留的仁爱或恩惠。
政不愧:政绩无愧于。
前贤:古代的贤能之人。
清议:公正的评价。
重:受重视。
休声后代传:声誉流传给后世。
我来:我来到这里。
叨:承蒙。
郡佐:郡里的辅佐官员。
怅望:遗憾地遥望。
隔重泉:像隔着深深的泉水一样遥不可及。
翻译
他担任东阳郡的官员,至今已有十年。人们仍然传颂着他留下的恩惠,他的政绩无愧于古代贤人。
他在世时就因公正的评价而受人尊重,美好的声誉流传给后世。
我承蒙担任郡里的辅佐官员,却遗憾地遥望,如同隔着深深的泉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芾的作品,名为《挽吴尚书三首(其三)》。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前任郡守的怀念和赞赏,以及个人对职责与历史评价的深刻体会。
“公守东阳郡,于今已十年。”开篇直接指出一位官员在东阳郡任职已经十年,这里的“公”字用以尊称这位郡守。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人犹诵遗爱,政不愧前贤。”这两句强调的是这位郡守即使离开了,但他留给人们的恩泽和治理之功仍然被人们所传颂。他的政治成就没有辜负前代贤良官员的标准,这里体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比较。
“清议当时重,休声后代传。”这里的“清议”指的是公正无私的评论,而“当时重”则表明这位郡守在任期间其政绩得到了同时人的高度评价。下半句“休声后代传”说明即使在他离去之后,人们依然会传颂他的美好名声。
“我来叨郡佐,怅望隔重泉。”诗人以第一人称进入画面,表达了自己到任辅助郡守的职责,同时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前辈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叨”字有追述、回忆之意,而“怅望隔重泉”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和隔阂,仿佛时间与空间都成了他与过去美好时光的阻隔。
整首诗通过对前任官员的怀念和赞赏,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评价的重视,以及个人在职责面前的自我期许。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代变迁、人事更替下个人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