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成底事,饱死笑东方
出处:《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 其二》
宋 · 张耒
名自诸侯选,功收一日长。
文章杂蛟蚓,丹墨有炎凉。
平昔曾充贡,酸寒未易忘。
书生成底事,饱死笑东方。
文章杂蛟蚓,丹墨有炎凉。
平昔曾充贡,酸寒未易忘。
书生成底事,饱死笑东方。
注释
名:诸侯选。功收一日长:功绩随着时间逐渐积累。
文章:诗文。
蛟蚓:比喻诗文中精细或粗劣的部分。
丹墨:代指诗文中的色彩和情感。
炎凉:比喻世态的冷暖、人情的冷淡。
平昔:过去。
充贡:古代科举中被选为贡士。
酸寒:形容贫寒困苦。
未易忘:不容易忘记。
书生:读书人。
成底事:一生追求的是什么。
饱死:生活富足但无所作为而终老。
笑东方:对东方之事表示无奈的嘲笑。
翻译
出身于诸侯间的选拔,功绩累积日增夜长。诗文如蛟龙蚯蚓交错,墨色深浅体现世态炎凉。
过去曾作为贡士参加科举,贫寒的经历难以忘怀。
读书人一生追求何事,最终只能饱食终日,对东方之事一笑置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在政治和学术上的才华与挫折。首句“名自诸侯选,功收一日长”表达了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似乎是在短时间内要获得诸侯的地位和显赫的成就。
接下来的“文章杂蛟蚓,丹墨有炎凉”则描绘了作者在文学上的才情,文章如同古代传说中的蛟蚓变化多端,而用笔之热烈冷淡更是随着心境而转变。
中间两句“平昔曾充贡,酸寒未易忘”透露出一种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作者曾经参与科举考验,但那段经历中的辛酸和困苦仍旧难以忘怀。
最后,“书生成底事,饱死笑东方”则显得更加豁达。似乎在说,即使书写成就了某些事情,最终也不过是笑谈。而“饱死笑东方”更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仿佛作者已经看破红尘,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仕途上的挣扎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