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八十馀,日晡未朝餐
出处:《述老妪语》
元末明初 · 陈基
岁暮涉淮海,不辞行路难。
从军岂不乐,即事每长叹。
老妪八十馀,日晡未朝餐。
自云遭乱离,零落途路间。
岂无子与孙。
充军皆不还。
男战陷贼垒,孙存隔河山。
数月无消息,安能顾饥寒。
语毕双泪垂,使我心悲酸。
上天未悔祸,豺虎方搆患。
近闻山东变,世路复多端。
悠悠颠沛人,何时即平安。
从军岂不乐,即事每长叹。
老妪八十馀,日晡未朝餐。
自云遭乱离,零落途路间。
岂无子与孙。
充军皆不还。
男战陷贼垒,孙存隔河山。
数月无消息,安能顾饥寒。
语毕双泪垂,使我心悲酸。
上天未悔祸,豺虎方搆患。
近闻山东变,世路复多端。
悠悠颠沛人,何时即平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妪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元末明初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诗人通过老妪之口,讲述了一个家庭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儿子和孙子分别在战场和远方,生死未卜,老妪每日为饥饿和担忧而流泪。诗中流露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批判,以及对无辜平民遭受苦难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上天能结束祸患,让颠沛流离的人们早日得到安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