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裳欲从之,世事有绳墨
出处:《看笋和潘养大韵》
宋 · 陈傅良
儿童才丱角,兵卫忽森戟。
十日不汝见,寻丈出咫尺。
隐几观物化,轩奋恣所极。
褰裳欲从之,世事有绳墨。
十日不汝见,寻丈出咫尺。
隐几观物化,轩奋恣所极。
褰裳欲从之,世事有绳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儿童:指小孩子。才丱角:形容小孩刚学会梳发髻。
兵卫:守卫或士兵。
森戟:密集的兵器,形容军队阵容严整。
十日:十天。
汝:你。
寻丈:寻找,形容距离近。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比喻眼前。
隐几:倚着几案。
观物化:观察事物的变化。
轩奋:情绪高昂,精神振奋。
恣所极:尽情地、无所顾忌地。
褰裳:提起衣裳,准备行动。
世事:世间的事情。
绳墨:规矩、法度。
翻译
小孩子刚刚戴上发髻,士兵们突然排列成森严的阵列。即使十天不见,你就在眼前,近在咫尺。
我倚着几案观察万物变化,心情激昂,无所不至。
我想要跟随你,但世间的事都有规矩和约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成人世界互动的场景。"儿童才丱角",以儿童刚学会站立,头发梳成两个小髻的形象,象征着他们的幼小和天真。然而,"兵卫忽森戟",用兵卫手持武器的比喻,暗示了外部环境的严肃和约束,暗示了成长的压力和规则。
"十日不汝见,寻丈出咫尺",意指诗人长时间未见孩子,但孩子已经迅速长大,距离虽近,却仿佛隔了一层无形的距离。接下来,"隐几观物化",诗人坐在几案后,静静观察孩子的变化,表现出对成长过程的深思。
"轩奋恣所极",描述孩子充满活力,尽情探索和尝试,展现了他们的生机勃勃。然而,"褰裳欲从之,世事有绳墨",诗人想要跟随孩子的步伐,却又意识到世间规矩的存在,暗示了他对于教育和引导的责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儿童成长的细节,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的成长与束缚,以及对自由与责任的思考。陈傅良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这一微妙的阶段,体现了宋代士人对教育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