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薄技宁堪奏,馀光或许攀全文

薄技宁堪奏,馀光或许攀

宋 · 吕本中
往岁孟秋月,我行东出关。
人烟眇归路,风雨转河湾。
别恨友游失,心成木石顽。
有随妻子叹,无语鸟乌闲。
曩事空回首,微官真强颜。
旧谙尘土迸,频辱簿书颁。
日月勤忧患,庭闱实阻艰。
自忘身窘束,时得泪潺湲。
疾病衰犹活,漂流老未还。
误沾文字癖,虚觉鬓毛斑。
苦语终难好,芜辞漫不删。
绝知出意表,敢复见颜间。
二子今怀璧,群公时赐环。
寄书常恨草,雕句得无悭。
晚照云千叠,新凉月半弯。
相忘有道术,那得厌尘寰。
圣治光三辅,皇威极百蛮。
物能同应瑞,民自不藏奸。
薄技宁堪奏,馀光或许攀
何须阳翟望,咫尺是箕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本中在秋季东行出关的旅程中所见所感,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充满了对友情、家庭、官场、健康、文学创作等多方面生活的深刻反思。

首段“往岁孟秋月,我行东出关”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诗人于孟秋时节东行出关,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行人稀少的画面。接着“人烟眇归路,风雨转河湾”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独与艰难,风雨交加,道路曲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挣扎。

“别恨友游失,心成木石顽”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哀愁与失落,仿佛心已如木石般坚硬,难以再感受到情感的波动。接下来“有随妻子叹,无语鸟乌闲”则通过自然界的鸟儿来反衬人类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喻。

“曩事空回首,微官真强颜”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官场生活的无奈感慨。诗人意识到自己虽身居微官,却不得不强颜欢笑,内心实则充满苦涩。随后“旧谙尘土迸,频辱簿书颁”描述了日常政务的繁琐与劳累,以及对尘世生活的深深厌倦。

“日月勤忧患,庭闱实阻艰”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与对生活困境的忧虑。尽管身陷困境,诗人仍能自我宽慰,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自忘身窘束,时得泪潺湲”则是对自我超越与情感释放的描写,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情感宣泄的途径。

“疾病衰犹活,漂流老未还”表达了对健康与归家的渴望,尽管年华已逝,疾病缠身,但诗人依然坚持前行,渴望早日回到家乡。“误沾文字癖,虚觉鬓毛斑”则流露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苦语终难好,芜辞漫不删”表明诗人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但又不愿轻易舍弃,体现了对艺术追求的执着。“绝知出意表,敢复见颜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即使知道前方充满未知,也愿意勇敢面对。

“二子今怀璧,群公时赐环”可能是对朋友或同僚的赞美,暗示他们才华横溢,受到众人的赏识。“寄书常恨草,雕句得无悭”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投入与对作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晚照云千叠,新凉月半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相忘有道术,那得厌尘寰”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尘世,但能够通过某种方法达到心灵的解脱,不再厌恶世俗生活。

“圣治光三辅,皇威极百蛮”赞扬了国家的治理与威严,显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强盛的认同。“物能同应瑞,民自不藏奸”强调了自然现象与社会道德之间的联系,认为美好的自然现象预示着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薄技宁堪奏,余光或许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微薄才能的谦逊态度,同时也对更高层次的知识或技艺抱有追求。“何须阳翟望,咫尺是箕山”可能是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真正的自由与满足并不在于远方,而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复杂感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观、社会现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艺术、道德、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