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轮上天衢,万里不知远
宋 · 释德洪
夜清成水宿,月出波滟滟。
那知是中秋,老眼欲凄眩。
此生天地间,飘泊如蓬转。
朅来泊湘濒,此月凡七见。
冰轮上天衢,万里不知远。
夜深度明河,轮侧明河浅。
西楼欲吹笛,馀声落哀怨。
魂清到月胁,寒露纷满面。
林光泼流泉,天大微云卷。
阿崇具纸笔,橘亦磨破砚。
诗成月华清,幼妇与黄绢。
那知是中秋,老眼欲凄眩。
此生天地间,飘泊如蓬转。
朅来泊湘濒,此月凡七见。
冰轮上天衢,万里不知远。
夜深度明河,轮侧明河浅。
西楼欲吹笛,馀声落哀怨。
魂清到月胁,寒露纷满面。
林光泼流泉,天大微云卷。
阿崇具纸笔,橘亦磨破砚。
诗成月华清,幼妇与黄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水面、笛声以及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诗中的“夜清成水宿,月出波滟滟”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月光在水面上形成的波光粼粼之景,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那知是中秋,老眼欲凄眩”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好时刻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蕴含着岁月流转、人生易逝的淡淡忧伤。
“此生天地间,飘泊如蓬转”一句,诗人自比为随风飘转的蓬草,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感。接下来,“朅来泊湘濒,此月凡七见”则点明了诗人多次在此地见到中秋之月,或许暗含着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冰轮上天衢,万里不知远”将月亮比喻为行于天际的车轮,既展现了月光的明亮,也暗示了宇宙的广阔与深远。“夜深度明河,轮侧明河浅”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在河面上的景象,仿佛明河也因月光而变得浅淡。
“西楼欲吹笛,馀声落哀怨”则通过想象中的笛声,增添了诗的意境,笛声悠扬,余音袅袅,似乎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魂清到月胁,寒露纷满面”描绘了诗人被月光所吸引,心灵为之触动,脸上沾满了寒露,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月色的深深沉醉。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