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有恨:内心充满遗憾和忧愁。头还白:头发仍然斑白,形容年华已老。
无情菊自黄:菊花自然凋谢变黄,比喻时间流逝。
一为州司马:指作者担任了州司马的官职。
岁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此日登高赏菊。
剑匣尘埃满:剑匣闲置已久,满是灰尘,象征壮志未酬。
笼禽日月长: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比喻自己被束缚的生活。
渔父:古代隐士的象征,此处指作者向往的逍遥生活。
雀罗张:张开的捕雀罗网,形容门户冷落。
问疾因留客:探望病情而挽留客人。
听吟偶置觞:偶尔停下来听人吟诗并举杯共饮。
倚伏:指祸福相依,世事难料。
怀旧数存亡:怀念旧友,计算着他们的生存与死亡状况。
奈老应无计:无奈于年老,似乎无法改变现状。
治愁或有方:或许有办法来排解忧愁。
无过学王绩:没有比学习王绩(唐代诗人,以嗜酒著称)更好的。
唯以醉为乡:只有以醉酒的状态作为自己的归宿。
翻译
心中有忧愁,头发却依然苍白;菊花无情,自然地变黄。一转眼成为州司马,已三次度过重阳节。
剑匣布满灰尘,笼中的鸟儿日复一日地囚禁。
我如同渔夫般淡然一笑,任由门前罗网捕雀。
探病时留下客人,偶尔倾听吟诗而举杯。
感叹世事无常,回忆过去计算着亲朋好友的生死。
面对衰老似乎无计可施,或许只有解愁之法。
不如效仿王绩,以醉酒为归宿和故乡。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九日醉吟》。诗中充满了对人生、岁月和情感的深刻体察与抒发。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慨。头发变白是自然老化的象征,而菊花的凋零则是时间无情流逝的写照。诗人曾经担任过州司马,官职虽然不高,但岁月的重叠让他深刻感受到光阴的迅速。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这里的“剑匣”和“笼禽”都是静态物象的描写,剑匣积满了尘埃,表示曾经锋利如剑的意志现在已经被时间所淹没,而笼中之禽长日无聊,则是对待命的无奈。诗人身边有渔父(可能是一位老渔翁)在笑,对比之下,家门前后任凭雀鸟自由出入,反映了诗人的豁达与淡泊。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在这几句中,诗人因为朋友的身体不适而留他下来,同时也是一种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在这样的氛围下,偶尔举杯畅饮,以此来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这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年老无策的一种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即使面对烦恼和忧愁,也许通过某种方式可以得到解脱。
最后,“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这里提到的“王绩”可能是指唐代诗人王维或其他同名之士。诗人表示自己没有超过他们的成就,但自己选择了以醉酒作为自己的精神避风港。这里的“醉”不仅仅是饮酒,更是一种超脱世俗、忘却烦恼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幽默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