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全文

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

出处:《北门团练贝子美
元 · 袁士元
四野尚风尘,民生日转贫。
谁知持戟士,亦有读书人。
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
晚来归侍母,莫为点行频。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士元的《北门团练贝子美》以沉郁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同时也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无奈。

首句“四野尚风尘”开篇即点明了战乱的背景,四面八方皆是弥漫的战火与尘埃,形象地展现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风貌。接着,“民生日转贫”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生活状况每况愈下,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谁知持戟士,亦有读书人”,这两句转折,将视角转向了社会中的另一群体——士兵与文人。士兵们手持武器,保卫国家,而文人则潜心读书,追求学问。然而,在战乱的年代,即便是这些看似与战争无关的文人,也难以幸免于生活的艰难,暗示了社会的普遍苦难。

“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两句,通过叙述诗人的个人遭遇,进一步展现战乱给个体带来的影响。过路的人大多同情他,但他的深衣却显得不合体,这既是物质匮乏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落差的体现,蕴含着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晚来归侍母,莫为点行频”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在战乱中,能够陪伴母亲,照顾家庭,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幸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频繁征召、不断参战的不满与抗拒,希望结束战争,回归平静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