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负书翁,悠悠谢山阿
出处:《山中杂咏 其四》
宋 · 许必胜
灼灼山半花,闲闲水中藻。
苟无松柏心,飘零向谁道。
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
野老惜春色,间篱薙青草。
青草忽已繁,兰蕙日已老。
兰蕙日已老,我心当奈何。
人生贵适意,所乐岂在多。
卓然负书翁,悠悠谢山阿。
苟无松柏心,飘零向谁道。
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
野老惜春色,间篱薙青草。
青草忽已繁,兰蕙日已老。
兰蕙日已老,我心当奈何。
人生贵适意,所乐岂在多。
卓然负书翁,悠悠谢山阿。
注释
灼灼:鲜艳。山半花:山上的花朵。
闲闲:悠闲。
水中藻:水中的水草。
苟无:如果缺乏。
飘零:飘泊无依。
蜉蝣:一种寿命极短的昆虫。
炫:炫耀。
楚楚:形容可怜的样子。
苦不保:难以保存。
野老:田野老人。
间篱:篱笆间。
繁:繁茂。
兰蕙:兰花和蕙草。
奈何:怎么办。
所乐岂在多:真正的快乐不在多。
卓然:卓越。
负书翁:背着书卷的老人。
悠悠:悠然。
谢山阿:告别山丘。
翻译
鲜艳的山花半山绽放,水中悠闲漂浮着水草。若没有松柏般的坚韧,我将向谁诉说飘零的遭遇。
蜉蝣短暂炫耀它的华服,楚楚可怜难以自保。
田野老者怜惜春光,除却篱笆间的杂草。
青草迅速繁茂,兰花已显老态。
兰花日渐凋零,我内心又该如何应对。
人生贵在心满意足,快乐并非在于拥有众多。
那位背着书卷的高尚老人,悠然告别山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山居生活,也流露出对生命易逝和人生况味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灼灼山半花,闲闲水中藻”通过鲜明的意象描绘出山中春色满目、溪水中的藻类植物随波逐流的景致,营造了一种恬静自然的氛围。
接着,“苟无松柏心,飘零向谁道”表达了诗人对坚贞不渝品质的追求,以及面对生命无常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则是通过昆虫易损的形象,强化了生命脆弱和难以自保的主题。
“野老惜春色,间篱薙青草”中,诗人以“野老”的身份,表达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珍视,以及通过修剪篱笆边的杂草来延缓时光流逝。紧接着,“青草忽已繁,兰蕙日已老”则是对时间飞逝和生命易老的深刻感悟。
“我心当奈何”一句,诗人通过自问,表达了面对无常的人生境况时内心的迷茫与无助。然而,在“人生贵适意,所乐岂在多”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平衡,即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宁静,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
最后,“卓然负书翁,悠悠谢山阿”则是诗人以背负着书本、悠然自得地行走于山野之间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一系列形象既展示了诗人的学问与修养,也映射出其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平静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