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二月十一日崇国寺踏月赏析

二月十一日崇国寺踏月

明 · 袁宏道
寒色浸精蓝,光明见题额。
踏月遍九衢,无此一方白。
山僧尽掩扉,避月如避客。
空阶写虬枝,格老健如石。
霜吹透体寒,酒不煖胸膈。
一身加数毡,天街断行迹。
虽有传柝人,见惯少怜惜。
惜哉清冷光,长夜照沙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崇国寺踏月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的寺院景象和诗人独特的感受。

首句“寒色浸精蓝,光明见题额”描绘了月光洒在寺庙上,使得原本深邃的蓝色显得更加明亮,连寺庙的题额也清晰可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踏月遍九衢,无此一方白”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于月光下的街道,感受到别处所没有的洁白与宁静,强调了月光的独特魅力。

“山僧尽掩扉,避月如避客”描绘了山中僧侣们在月光下关闭门户,仿佛对月光有所畏惧,这种反常的行为更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

“空阶写虬枝,格老健如石”通过描述月光下的空阶和弯曲的树枝,以及它们在月光下的影子,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时间的痕迹。

“霜吹透体寒,酒不煖胸膈”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寒冷的月夜,即使饮酒也无法驱散内心的寒意,体现了月夜的凄清与诗人的孤独感。

“一身加数毡,天街断行迹”描述了诗人穿着厚重的衣物,在空旷的街道上行走,几乎看不见其他人的踪迹,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

最后,“虽有传柝人,见惯少怜惜”表明即使有巡逻的人存在,也难以引起诗人的关注或同情,突出了夜晚的冷漠与疏离。

“惜哉清冷光,长夜照沙碛”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珍惜之情,尽管夜晚漫长且寒冷,但月光却能照亮沙漠般的寂静,给予心灵一丝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月光下的独特韵味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