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花剩垄亩,梅蕊光檐楹
西郊散冰粟,北户垂珠栟。
三登发重瑞,六茎凌孤清。
白藏缟衣舞,颢气霓裳呈。
楚客迷望眼,羌戎候军声。
桂粉灵杵飞,谷精露囊盛。
降霜邹子愤,停日阳侯争。
澄霄鹤失顶,空江鹭摇睛。
菊贞返素朴,木落超空明。
铿锵商籁谐,大小蓝璞成。
荞花剩垄亩,梅蕊光檐楹。
初疑蚊蚋集,渐觉鹅鹳迎。
汉盘结夜瀣,韩堂灭宵檠。
阳和趋报社,严凝俨书正。
掩袂青女辟,沾巾素灵惊。
击鹰眩莽苍,树羽登峥嵘。
长杨散旃屋,五纛增门闳。
絮团柳残叶,盐裹荷留茎。
铅飘孀娥匣,旄落少昊旌。
井梧炫银床,庭樱转珠缨。
万入西帝游,六变坤母宁。
初惊遽然至,忽讶乃尔轻。
单衣亟捣素,黄裳倏飘琼。
陶姬却帐暖,唐皇咽箫横。
昊天有正命,杀气何横行。
沈沈宸居肃,两两台阶平。
朔吹偶先集,泽雷久藏鸣。
硕果理固在,飞葭澹无营。
鉴赏
这首《秋雪联句》由元代诗人袁裒创作,描绘了秋日降雪的壮丽景象与深秋时节的萧瑟氛围。
诗中以“金神缩兑泽,水妃表玄英”开篇,巧妙地运用了五行学说中的金水相生之理,将秋季的干燥与冬季的寒冷联系起来,预示着冬雪的到来。接着,“西郊散冰粟,北户垂珠栟”两句,生动描绘了雪花飘洒的情景,仿佛是冰粟从西郊散落,北户上垂挂着晶莹的冰珠,形象地展现了雪的形态与分布。
“三登发重瑞,六茎凌孤清”则借用了古代对雪的吉祥寓意,表示雪兆丰年,同时也描绘了雪覆盖大地的壮观景象。“白藏缟衣舞,颢气霓裳呈”进一步渲染了雪的洁白与飘逸之美,如同白衣舞动,颢气中展现出华丽的霓裳。
“楚客迷望眼,羌戎候军声”两句,通过楚客与羌戎的视角,展现了雪景对人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同时也暗示了雪对于军事活动的影响。“桂粉灵杵飞,谷精露囊盛”则以桂粉与谷精的比喻,描绘了雪后空气中的清新与纯净。
“降霜邹子愤,停日阳侯争”两句,通过邹子与阳侯的典故,表达了对雪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雪与霜、日的关系。“澄霄鹤失顶,空江鹭摇睛”则描绘了雪后天空的清澈与江面的宁静,鹤与鹭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悠然自得。
“菊贞返素朴,木落超空明”两句,通过菊花与落叶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成熟与凋零之美。“铿锵商籁谐,大小蓝璞成”则以音乐与玉石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赞美。
“荞花剩垄亩,梅蕊光檐楹”描绘了秋末冬初的景象,荞花与梅花分别点缀在田间与屋檐,增添了季节的色彩。“初疑蚊蚋集,渐觉鹅鹳迎”则以昆虫与鸟类的视角,展现了雪后环境的变化。
“汉盘结夜瀣,韩堂灭宵檠”两句,通过古代器具的比喻,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雪后的明亮。“阳和趋报社,严凝俨书正”则表达了对雪后温暖与秩序的期待。
“掩袂青女辟,沾巾素灵惊”描绘了女子对雪的反应,既有对雪的喜爱,也有对寒冷的畏惧。“击鹰眩莽苍,树羽登峥嵘”则通过猎鹰与树木的比喻,展现了雪后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长杨散旃屋,五纛增门闳”描绘了雪后房屋与旗帜的变化,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絮团柳残叶,盐裹荷留茎”则以絮团与盐包裹的比喻,描绘了雪后植物的状态。
“铅飘孀娥匣,旄落少昊旌”通过铅与旄的比喻,描绘了雪后天空与旗帜的变化。“井梧炫银床,庭樱转珠缨”则描绘了雪后井边与庭院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细节美。
“万入西帝游,六变坤母宁”则以神话传说中的西帝与坤母,表达了对雪后世界和平与安宁的期待。“初惊遽然至,忽讶乃尔轻”则描绘了人们对雪的惊讶与赞叹。
“单衣亟捣素,黄裳倏飘琼”描绘了人们应对雪的准备与反应,既有对寒冷的适应,也有对美丽雪景的欣赏。“陶姬却帐暖,唐皇咽箫横”则通过陶姬与唐皇的典故,表达了对雪后温暖与艺术的追求。
“昊天有正命,杀气何横行”则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对破坏自然平衡的警醒。“沈沈宸居肃,两两台阶平”描绘了皇宫的庄严与秩序。“朔吹偶先集,泽雷久藏鸣”则描绘了风与雷的自然现象,以及它们对雪的影响。
“硕果理固在,飞葭澹无营”则以果实与芦苇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生长规律的尊重与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整体而言,《秋雪联句》通过对秋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