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满天地,不废候虫号
出处:《投曾原伯运使二首 其二》
宋 · 赵蕃
远地书邮绝,长年属望劳。
要期亲帚柄,宁惮学舟操。
愧守藩篱小,难窥墙仞高。
秋风满天地,不废候虫号。
要期亲帚柄,宁惮学舟操。
愧守藩篱小,难窥墙仞高。
秋风满天地,不废候虫号。
注释
远地:遥远的地方。书邮绝:书信往来中断。
长年:长久。
属望:期待,盼望。
亲帚柄:亲手打扫,比喻亲自做事。
宁惮:岂怕,宁愿。
舟操:划船,比喻技能或劳作。
愧守:惭愧守卫。
藩篱小:狭小的边疆,比喻自己的职责范围。
墙仞高:高墙,比喻难以触及的事物。
秋风:秋天的风。
候虫:节令中的昆虫,如蝉、蟋蟀等。
号:鸣叫。
翻译
远方的书信断绝,长久以来期盼劳心希望能亲手打扫,岂怕学习划船的辛劳
惭愧守着狭小的边疆,难以仰望那高墙
秋风吹遍天地,却仍能听见虫鸣声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写给友人曾原伯的一首表达思念与期望的诗。首句“远地书邮绝”描绘了由于距离遥远,通信难以维持的状况,显示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次句“长年属望劳”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长久以来的期待和忧虑。
“要期亲帚柄,宁惮学舟操”表达了诗人愿意付出努力,哪怕是学习艰苦的技能(如操舟),也要接近对方,以实现彼此的交流和联系。这里的“帚柄”可能象征着书信传递,而“舟操”则寓言了长途跋涉或书信传递的艰辛。
“愧守藩篱小,难窥墙仞高”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和自省,觉得自己能力有限,难以理解或达到友人的高度,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和境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秋风满天地,不废候虫号”以秋天的景色作结,借秋风和虫鸣渲染出一种寂寥和期盼的氛围,暗示尽管环境艰难,但诗人对友情的坚守和期待从未因季节变迁而改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自我提升的决心,以及对友情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