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往从之,道远忧忡忡
出处:《步提学周佥宪望武夷韵》
明 · 王佐(汝学
武夷六六峰,皆堪著晦翁。
晦翁苟不来,六六峰皆空。
翁兮一寄迹,天柱泰岱同。
翁兮一洗耳,九曲洙泗通。
鸢鱼景尽到,草树春无穷。
注目端我躬,稽首俯我胸。
木石有敬色,岩壑卑仙风。
我欲往从之,道远忧忡忡。
虽未入其室,久已冒苍穹。
晦翁苟不来,六六峰皆空。
翁兮一寄迹,天柱泰岱同。
翁兮一洗耳,九曲洙泗通。
鸢鱼景尽到,草树春无穷。
注目端我躬,稽首俯我胸。
木石有敬色,岩壑卑仙风。
我欲往从之,道远忧忡忡。
虽未入其室,久已冒苍穹。
鉴赏
这首诗以武夷山为背景,借以表达对理学家朱熹(晦翁)的崇敬之情。诗人想象朱熹若能降临武夷,六十六座山峰将因他的到来而增添非凡的意义。通过“一寄迹”和“一洗耳”,诗人表达了对朱熹道德修养和学术成就的高度赞扬,认为他如同天柱山、泰山一般崇高,又如同洙泗之水般清澈,能够净化人心。
诗人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景观,如鸢鱼飞过,草木繁茂,四季常青,以此象征朱熹思想的深远影响。他希望亲自追随朱熹的脚步,但意识到路途遥远,心中充满忧虑。尽管未能亲临朱熹的居所,诗人却已感受到其精神的广阔与深远,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被其思想所包围。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以及追求真理、高尚人格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