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筱时通径,桃李复成蹊
出处:《和从弟佑山家诗二首》
南北朝 · 王褒
结交非俗士,仙侣自招携。
少华隐日月,太乙寻虹霓。
众林积为籁,围竹茂成埤。
幽谷曙无景,荒途昼欲迷。
滴沥寒泉溜,叫啸秋猿啼。
白云帝乡起,神禽丹穴栖。
箭筱时通径,桃李复成蹊。
今身得其所,群物可令齐。
少华隐日月,太乙寻虹霓。
众林积为籁,围竹茂成埤。
幽谷曙无景,荒途昼欲迷。
滴沥寒泉溜,叫啸秋猿啼。
白云帝乡起,神禽丹穴栖。
箭筱时通径,桃李复成蹊。
今身得其所,群物可令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诗人与仙侣结交,远离尘嚣,隐居于自然之中。诗中以“少华隐日月,太乙寻虹霓”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日月被隐匿,虹霓在寻找,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众林积为籁,围竹茂成埤”,描绘了森林的繁茂与竹林的茂盛,声音汇聚成乐章,竹林围绕形成池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着,“幽谷曙无景,荒途昼欲迷”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早晨的山谷没有明显的景象,白天的荒途让人迷失方向,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
“滴沥寒泉溜,叫啸秋猿啼”,寒泉滴落,秋猿哀鸣,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清冷与孤独感。而“白云帝乡起,神禽丹穴栖”则将视线转向天空,白云飘渺,仿佛连接着帝乡,神禽栖息在丹穴之上,增添了诗作的神秘色彩。
最后,“箭筱时通径,桃李复成蹊”,箭竹偶尔穿过小径,桃李树下又形成了小路,这些细节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