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孤镫倒牛箧,戛更病雁亦哀诉
出处:《象田山赠石雨》
清 · 黄宗会
杖头已拨千峰雾,入水拖泥何处去。
岭头日落黄芦暗,老麂呼风毛欲竖。
岭底溪深泥正紫,中有幽人草茅住。
长年袖钵垂手归,濯足溪头弄新句。
天寒路冻寂无人,头铿然掘枯芋。
我来一笑调偶同,摩挲寒崖数烟树。
深夜孤镫倒牛箧,戛更病雁亦哀诉。
雄峰大刹列相望,两宗法席纷旁午。
子独何为饿空谷,笑勘诸方多不顾。
垂钩岂解钓狞龙,元赏时与古人遇。
岭头日落黄芦暗,老麂呼风毛欲竖。
岭底溪深泥正紫,中有幽人草茅住。
长年袖钵垂手归,濯足溪头弄新句。
天寒路冻寂无人,头铿然掘枯芋。
我来一笑调偶同,摩挲寒崖数烟树。
深夜孤镫倒牛箧,戛更病雁亦哀诉。
雄峰大刹列相望,两宗法席纷旁午。
子独何为饿空谷,笑勘诸方多不顾。
垂钩岂解钓狞龙,元赏时与古人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宗会在象田山游历的情景,通过杖头拨雾、涉水行进的细节,展现出山间环境的险峻和神秘。日落时分,黄芦昏暗,老麂惊恐,增添了山中的寂静与荒凉。诗人寓居简陋茅舍,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洗净双脚,沉思创作。
他感叹山中寂寞,只有寒风、枯芋和深夜孤灯作伴,病雁哀鸣,更显孤独。诗人以山中的禅宗寺庙为背景,指出修行者们各有其道,而自己却独自在山谷中寻求真理,不被世俗所扰。他自嘲似垂钓者,试图捕捉的是精神层面的深邃交流,而非世俗的功名,期待能与古代先贤的精神相遇。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禅修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