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三十载,青云路未达
出处:《下第有感》
唐 · 邵谒
古人有遗言,天地如掌阔。
我行三十载,青云路未达。
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
谁知失意时,痛于刃伤骨。
身如石上草,根蒂浅难活。
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我行三十载,青云路未达。
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
谁知失意时,痛于刃伤骨。
身如石上草,根蒂浅难活。
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古人:古代的人。遗言:前辈的教诲。
天地:宇宙。
如:好像。
掌阔:手掌般宽广。
我行:我行走。
三十载:三十年。
青云路:仕途之路。
未达:尚未达到。
读书者:读书人。
免征伐:避免战争。
失意:不如意。
痛于:比...更痛苦。
刃伤骨:刀剑之痛。
身如:身体如同。
石上草:石头上的小草。
根蒂:根系。
浅难活:根基浅难以生存。
人人:所有人。
爱春:喜爱春天。
我独愁:唯我忧虑。
花发:花开。
归故山:返回故乡。
采薇蕨:采摘野菜。
翻译
古人留下遗训,天地广阔如同手掌。我已行走三十年,通往青云的道路仍未抵达。
曾听说读书人,最珍贵的是能避免战乱。
谁料到失意之时,痛苦胜过刀剑割骨。
我像石头上的草,根基浅薄难以存活。
人人都爱春天,唯我忧虑花开。
如何才能回归故乡山岭,与友共采摘薇蕨。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状况的无奈。"古人有遗言,天地如掌阔"一句,通过引用前人的话语,强调了宇宙之广大,以此映照诗人自己的渺小与局限。紧接着,"我行三十载,青云路未达"表明诗人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依然未能达到心中的理想境界。
"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一句,指出读书之重要性,在于能够避免战争和灾难。然而,"谁知失意时,痛于刃伤骨"则揭示了即便是通过读书来追求安稳生活的愿望,也往往难以实现,内心的痛苦有如刀割般剧烈。
"身如石上草,根蒂浅难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社会中的脆弱处境,如同生长在石头上的草,根基不稳,随时可能因外界环境变化而枯萎。"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忧伤,他无法像他人那样享受春天的美好,而是独自沉浸在对花开花落的感慨之中。
最后,"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表达了一种逃离尘世纷扰、回到自然田园生活的心愿。诗人希望能够与亲近的人一同回归到简单而质朴的生活中,就像古时隐逸者采集野菜一样,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安宁。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为唐代文学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