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雷喧海角,先生方枕曲肱眠
出处:《寄白沙》
明 · 庄昶
一夜风雷喧海角,先生方枕曲肱眠。
蜉蚍大树人徒撼,太华中峰自不偏。
岂有酖人如叔子,莫将朋党论伊川。
庐山绝顶真无有,请看公来屋数椽。
蜉蚍大树人徒撼,太华中峰自不偏。
岂有酖人如叔子,莫将朋党论伊川。
庐山绝顶真无有,请看公来屋数椽。
鉴赏
这首诗以庄昶对“白沙”(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敬仰与深思为主题,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对王阳明思想的独特见解。
首句“一夜风雷喧海角”,描绘了狂风暴雨席卷四海的壮阔景象,以此象征外界的纷扰与动荡。然而,紧接着的“先生方枕曲肱眠”,则展现出王阳明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安然入梦,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无关,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境界。
“蜉蚍大树人徒撼,太华中峰自不偏”,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王阳明比作屹立不摇的大树,而那些试图动摇他的世俗之人,则如同微不足道的蚂蚁。同时,也将王阳明比作华山的中峰,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其立场与原则始终坚定不移,象征着王阳明思想的坚定与不可动摇。
“岂有酖人如叔子,莫将朋党论伊川”,这里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王阳明对于道德与真理的坚守,表达了对那些追求私利、结党营私行为的批判,同时也对程颐、程颢(伊川是他们的别称)的学说持保留态度,显示出对王阳明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的推崇。
最后,“庐山绝顶真无有,请看公来屋数椽”,以庐山绝顶的虚无比喻王阳明思想的高远与深邃,同时也暗示王阳明并不追求物质上的奢华,而是致力于内心世界的修行与提升。通过“屋数椽”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王阳明生活简朴,但精神世界却极为丰富与充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阳明思想的赞美与反思,不仅展现了其人格魅力与学术成就,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与道德实践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