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若珠玑落寒玉,清如素指调金徽
出处:《赋得芭蕉雨》
明 · 林鸿
野人独宿祇树林,大千飞雨秋阴阴。
悬灯照影不成寐,飒飒萧萧窗外音。
初焉汹涌海涛急,又若飞泉泻苍壁。
云山夜静木客吟,水乡秋冷鲛人泣。
宫非宫,霜天气肃鸣丰钟。
商非商,秋风落叶随飞扬。
角非角,簌簌江城古梅落。
徵音羽音是耶非,嘈嘈切切鸣天机。
碎若珠玑落寒玉,清如素指调金徽。
蹇予平素耽禅说,欲悟音闻犹未彻。
由来大听本希声,不信雷轰平地裂。
今夕微吟挂月楼,明朝骑马粤王州。
声残响绝无所见,惟见芭蕉一叶秋。
悬灯照影不成寐,飒飒萧萧窗外音。
初焉汹涌海涛急,又若飞泉泻苍壁。
云山夜静木客吟,水乡秋冷鲛人泣。
宫非宫,霜天气肃鸣丰钟。
商非商,秋风落叶随飞扬。
角非角,簌簌江城古梅落。
徵音羽音是耶非,嘈嘈切切鸣天机。
碎若珠玑落寒玉,清如素指调金徽。
蹇予平素耽禅说,欲悟音闻犹未彻。
由来大听本希声,不信雷轰平地裂。
今夕微吟挂月楼,明朝骑马粤王州。
声残响绝无所见,惟见芭蕉一叶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祇树林中,夜晚被雨声和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所包围的情景。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雨夜的宁静与动态之美。
首句“野人独宿祇树林”点明了诗人的孤独状态和所处环境的静谧。接着,“大千飞雨秋阴阴”描绘了雨势之大,以及秋季特有的阴沉氛围。诗人通过“悬灯照影不成寐”表达了内心的不宁与难以入眠的状态,窗外的“飒飒萧萧”之声更添了几分孤寂与凄凉。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海涛、飞泉、云山、水乡等自然景象为喻,生动地描绘了雨声的不同形态,既有汹涌澎湃的气势,也有细腻柔和的韵律。同时,通过“木客吟”、“鲛人泣”等意象,进一步丰富了雨夜的意境,赋予了自然声响以情感色彩。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音乐元素,将雨声比作“珠玑落寒玉”、“素指调金徽”,既形象地描绘了雨声的清脆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然而,尽管对音乐有着深厚的兴趣,诗人却自谦“平素耽禅说,欲悟音闻犹未彻”,表达了对更高层次领悟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由来大听本希声,不信雷轰平地裂”两句,表达了对大自然声音的独特见解,认为真正的聆听在于内心的感受而非外在的震撼。诗人在“今夕微吟挂月楼,明朝骑马粤王州”中结束了这一段心灵之旅,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而雨声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将永远留在心中。
整首诗通过对雨夜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