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为吊千古恨,魂兮可招傥一来
宋末元初 · 陈杰
槛外春江如酦醅,槛前松株逐番栽。
西门安得陶氏柳,西岭并无坡老梅。
惟馀荒溪入烟雾,曾载辙迹行崔嵬。
洼樽其多一卷石,清风千丈严濑台。
人间此事固不朽,山高唐业澌成埃。
干戈五季乱离瘼,帝命封之白云堆。
馀三百年付迁客,眼底盆盎得古罍。
每登胜绝不忍去,往往拂枕眠其隈。
毁书灭迹坐再闰,枝筇双屐印藓苔。
无端玉堂牵清梦,九虎乍放天门开。
武昌旧令偶同直,得句一粲金莲摧。
那知白头不同趋,首倡绍述蚊成雷。
凭高为吊千古恨,魂兮可招傥一来。
并持公案徵漫叟,立尽落日山灵哀。
西门安得陶氏柳,西岭并无坡老梅。
惟馀荒溪入烟雾,曾载辙迹行崔嵬。
洼樽其多一卷石,清风千丈严濑台。
人间此事固不朽,山高唐业澌成埃。
干戈五季乱离瘼,帝命封之白云堆。
馀三百年付迁客,眼底盆盎得古罍。
每登胜绝不忍去,往往拂枕眠其隈。
毁书灭迹坐再闰,枝筇双屐印藓苔。
无端玉堂牵清梦,九虎乍放天门开。
武昌旧令偶同直,得句一粲金莲摧。
那知白头不同趋,首倡绍述蚊成雷。
凭高为吊千古恨,魂兮可招傥一来。
并持公案徵漫叟,立尽落日山灵哀。
注释
酦醅:发酵的酒液。番栽:按次序栽种。
陶氏柳:陶渊明喜欢的柳树。
坡老梅:坡翁(苏轼)的老梅。
洼樽:洼地的酒坛。
再闰:连年闰月。
九虎:比喻权势或力量。
金莲摧:形容诗文之美,如金莲般灿烂后凋零。
漫叟:指古人,这里可能指某位隐士。
翻译
栏杆外的春江像发酵的酒液,栏杆前的松树按次序栽种。西门外哪有陶渊明的柳树?西岭上并没有坡翁的老梅。
只剩下荒凉的溪流淹没在烟雾中,昔日的道路在险峻的山崖上依稀可见。
洼地的酒坛中藏有一卷石刻,清风在千丈高的瀑布旁吹过严濑台。
人间这样的事本就永垂不朽,高山上的唐代遗迹已化为尘埃。
战乱的五代让百姓受苦,皇帝的命令封存于白云堆积的地方。
过去的三百年留给贬谪之人,眼前只有古瓮在盆盎中静静存在。
每次登上胜景都不忍离去,常常枕着石头入睡在它的旁边。
书籍被销毁,踪迹消失,只因连年闰月,竹杖和木屐在青苔上留下印记。
无故地,玉堂的梦境被牵引,仿佛九虎突然放开,天门洞开。
武昌的旧令官偶然一同值班,写下诗句,灿烂如金莲凋零。
没想到白头之年我们走向不同,你首先倡导的绍述理念如今如雷贯耳。
我站在高处凭吊千古遗恨,灵魂啊,若能来此,或许能召唤得到。
一起探讨公案,寻找漫叟的踪迹,直到夕阳西下,山灵为之哀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杰的作品,他以苏东坡的《西山诗》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时代纷争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春江、松树、陶氏柳、坡老梅等景物,寓言了世事沧桑,尤其是对五季干戈带来的战乱与变迁有所触及。诗人感叹唐业已逝,而苏东坡的遗迹犹在,被贬谪的文人得以欣赏这些古物,流连忘返。
"洼樽其多一卷石"形象地展现了山间的自然景观,"清风千丈严濑台"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感慨历史人物如苏东坡虽已不在,但其精神和作品却历久弥新,成为后人凭吊的对象。"无端玉堂牵清梦"暗示了诗人对朝廷的怀念,而"九虎乍放天门开"则可能暗指政治局势的变化。
最后,诗人提到与友人一同直庐的经历,以及对苏东坡诗才的赞赏,感叹自己与白头知己未能共进,而苏东坡的思想却如雷鸣般影响深远。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