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白赋归来,不腐已其次
出处:《次韵颍叟弟耕堂即事 其三》
宋 · 苏泂
儒冠误终身,其始从上士。
头白赋归来,不腐已其次。
我今戒儿侄,万卷易双耜。
向使微阿连,几败乃公事。
头白赋归来,不腐已其次。
我今戒儿侄,万卷易双耜。
向使微阿连,几败乃公事。
注释
儒冠:指儒家学者的帽子,象征读书人的身份。上士:古代对有德行或地位较高的士人的称呼。
赋归来:指辞官归隐,赋诗以表达归乡之情。
易双耜:易,交换;双耜,两把犁,比喻学问再多也不如实践重要。
阿连:可能是诗人提到的某个人名,以其为例说明重要性。
乃公事:乃,你的;公事,家中的事务,这里指管理家族。
翻译
儒雅的帽子误了我一生,当初我是跟随高尚的士人。直到头发花白才吟诗归乡,不腐朽已经是其次的追求。
我现在告诫我的子侄们,读书再多也比不上农具耕田实在。
假如没有像阿连那样的人辅佐,恐怕会多次败坏家中的事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泂的作品,名为《次韵颍叟弟耕堂即事(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传统儒家学术的反思和对个人经历的回顾。
“儒冠误终身,其始从上士。”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过去追求儒家学问的反省,认为这种追求可能是人生的一大误解,而这一切都是从师承最高学府开始的。这里的“儒冠”指的是儒家的服饰和头衔,是当时读书人的象征。
接着,“头白赋归来,不腐已其次。”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年老还未有成就,返回家乡的情景。“头白”是形容词,意味着头发变白,指的是作者已经老迈。这里的“不腐”可能是自嘲之辞,因为在当时的观念中,读书人如果没有功名,就会被认为是一种失败。
“我今戒儿侄,万卷易双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后辈的教诲,希望他们不要重复自己过去的错误,要通过广泛阅读(“万卷”)来获取知识和智慧。“双耜”指的是耕田用的农具,这里比喻学习要像耕田一样勤劳。
最后,“向使微阿连,几败乃公事。”这两句是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可能是在描述某次因为个人关系(“微阿连”)而导致的事业挫折。这里的“几败”表达了事情几乎失败的紧急关头,而“乃公事”则指的是官方或公共的事务。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学术追求与个人的生活选择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