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魂若返众香国,应念衰残火宅人
出处:《悼女》
明 · 李之世
阿母坟前是尔坟,虚空谁识幻来因。
游魂若返众香国,应念衰残火宅人。
游魂若返众香国,应念衰残火宅人。
鉴赏
这首诗《悼女(其十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哀悼女儿的逝世,表达了深沉的悲痛与对逝者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亲情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阿母坟前是尔坟”,以“阿母”与“尔”(女儿)的坟墓并列,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连续性,同时也强调了母女之间不可分割的情感纽带。这一句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哀愁的场景,预示着接下来情感的深度挖掘。
次句“虚空谁识幻来因”,则进一步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与存在的意义。在佛教文化中,“虚空”常被用来象征无常与空幻,而“幻来因”则暗示了生命现象背后虚无的本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生死之间因果关系的探索。
后两句“游魂若返众香国,应念衰残火宅人”,则转向了对逝者灵魂的想象与祝愿。诗人设想女儿的灵魂如果能够返回“众香国”——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希望她能记住那些在人间经历衰老与苦难的人们。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亡灵的关怀与祝福,也蕴含了对生者与死者之间情感联系的延续,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女儿逝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命、死亡和亲情关系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首悼念之作,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探讨,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