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何曾路不平,薰风秋气往来轻
出处:《喜吼万慧均二公从匡庐奉佛舍利还》
明 · 释今无
脚底何曾路不平,薰风秋气往来轻。
珠江吞却鄱阳月,百粤长空万古明。
珠江吞却鄱阳月,百粤长空万古明。
鉴赏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首句“脚底何曾路不平”,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挑战,暗示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应保持平静与坚韧。接着,“薰风秋气往来轻”描绘了一幅秋日和煦、清风徐来的宁静画面,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环境的和谐。
“珠江吞却鄱阳月”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珠江的气势与月光融为一体,不仅展现了珠江的壮阔,也寓意着包容与融合的力量。最后,“百粤长空万古明”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光明、希望与永恒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与未来的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体现了明代文学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