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神州莽莽塞荆棘,三湘百粤无完区全文

神州莽莽塞荆棘,三湘百粤无完区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家住江源行入海,壮游昔有眉山苏。
却登金山望乡国,夜江光怪惊栖乌。
高才盛年世清宴,归山誓水宁非诬。
多难方知太平好,或出或处皆裕馀。
明季流寇祸至烈,易堂尚可安琴书。
团瓢历历七十二,即今何地容潜夫。
天遗地孑几耆老,削迹夷市蜷穷庐。
神州莽莽塞荆棘,三湘百粤无完区
引绳而绝必有处,激发祸始钟巴渝。
势劫驯良化豺虎,闭关猛噬安逃逋。
中江老人发过耳,家屯与国齐疮痡。
十年千忧犯真宰,白头形影酬羁孤。
相过朱王慰朝暮,濡沫那得忘江湖。
覆舟之山渺天际,??万众真为鱼。
千重万掩愁肺腑,溅泪惊心空友于。
眼穿望断归不得,偶观画稿疑乡闾。
何时闻雁空泠峡,且视飞鸟山馆图。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为王病山侍郎作飞乌山馆图并题》。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家住江源行入海”,以自然景观象征人生的起点与旅程,隐含着对友人王病山侍郎的关切与祝福。接下来的“壮游昔有眉山苏”一句,借古代文豪苏轼的壮游经历,寓意王侍郎的远大志向与不凡成就。

“却登金山望乡国”一句,通过金山这一地理标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紧接着的“夜江光怪惊栖乌”描绘了一幅夜晚江面的奇异景象,既渲染了氛围,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

“高才盛年世清宴,归山誓水宁非诬”两句,赞美了王侍郎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同时表达了对其是否真正归隐山林的疑问,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

“多难方知太平好,或出或处皆裕馀”揭示了在艰难时期,人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找到生活的宽裕之处。

“明季流寇祸至烈,易堂尚可安琴书”反映了明朝末年流寇肆虐,但仍有文人墨客坚守文化阵地,继续创作。

“团瓢历历七十二,即今何地容潜夫”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易堂书院,表达了对过去文化繁荣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环境的担忧。

“天遗地孑几耆老,削迹夷市蜷穷庐”描述了社会动荡中老年人的孤独与困境,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神州莽莽塞荆棘,三湘百粤无完区”描绘了国家遭受战争破坏的惨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引绳而绝必有处,激发祸始钟巴渝”暗示了引发战乱的原因,可能与地方势力的冲突有关。

“势劫驯良化豺虎,闭关猛噬安逃逋”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恶果,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中江老人发过耳,家屯与国齐疮痡”表达了对中江地区老人的哀怜,以及对整个国家苦难的共鸣。

“十年千忧犯真宰,白头形影酬羁孤”展现了长时间的忧患与孤独,反映了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

“相过朱王慰朝暮,濡沫那得忘江湖”表达了朋友间的相互慰藉与不舍,强调了友情的力量。

“覆舟之山渺天际,??万众真为鱼”比喻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同被洪水淹没的船只。

“千重万掩愁肺腑,溅泪惊心空友于”表达了对战争的恐惧与悲伤,以及对失去亲朋好友的哀痛。

“眼穿望断归不得,偶观画稿疑乡闾”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渴望,以及对家乡的怀念。

“何时闻雁空泠峡,且视飞鸟山馆图”寄托了对未来和平的期待,希望能在宁静的环境中欣赏自然美景。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