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伺夜九头犹作祟,过时百舌未收声全文

伺夜九头犹作祟,过时百舌未收声

出处:《书事十首 其十
宋 · 刘克庄
汉重貂珰鼎轴轻,力扶弱势赖公卿。
劾侯常侍如张□,讼石中书有更生。
伺夜九头犹作祟,过时百舌未收声
虞廷可是无仪凤,底事相看噤不鸣。

注释

貂珰:古代贵臣的冠饰,借指权贵。
鼎轴:比喻朝廷中枢,这里指地位权重的官员。
劾侯:弹劾高级官员。
九头:比喻权势人物。
百舌:鸟名,此处比喻多嘴的人。
虞廷:古代贤君虞舜的朝廷,象征理想的政治。
仪凤:象征美德和威严的凤凰。

翻译

朝廷重视权贵而轻视底层官员,倚仗公正的大臣来扶持弱者。
弹劾侯官如同昔日的张敞,中书省的争论也有翻盘的机会。
即使深夜,九头鸟仍在作乱,过了时的百舌鸟仍未停止鸣叫。
虞舜时代的朝廷难道没有威严的凤凰吗?为何对此保持沉默呢?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属于其《书事十首》的第十首。诗中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的引用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批判。

“汉重貂珰鼎轴轻”,开篇即以汉朝的一件珍贵重器比喻当前权力分配不均,国家政权如同轻巧易举的鼎轴,不稳固。

“力扶弱势赖公卿”表明只有依靠公正廉洁的官员才能暂时维持国家的脆弱力量。

接下来的“劾侯常侍如张”,则是指汉代大将军张安世被弹劾一事,暗示现实中也应对不称职的权臣进行清算。

“讼石中书有更生”借用隋文帝时期发现的《石渠诸葛亮集》故事,象征着希望通过发掘和传播先贤遗迹来启迪民智,为国家带来新的生机。

然而,“伺夜九头犹作祟”描绘的是即使到了深夜,那些阴谋家仍旧在密谋造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安感。

“过时百舌未收声”则形象地表达了各种不同声音和意见交织在一起,即便时间流逝,但这些争论和批评的声音依然不断。

最后,“虞廷可是无仪凤,底事相看噤不鸣”借用古代神鸟凤凰的传说,比喻当今朝廷缺乏良好的制度和治理,而各种事情都只能是表面观望,却无法发声批评。这两句抒情中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前景的担忧,以及对于不能畅所欲言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