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阴既引武家郎,小崔更入中书堂
出处:《黥面奴》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黥面奴,花作骨,锦作肠,行年十四善文章。
君臣赋诗及妃后,黥奴代诗毫捷走。
狎臣夺爵知几筹?黥奴兼才夸八斗。
桑阴既引武家郎,小崔更入中书堂。
春宫节悯痛至骨,一剑肯贷临淄王?呜呼,巨神秤,称天下,黥奴手,那可把?谁向朱屠借铁锤,锤杀司衡巨神者!
君臣赋诗及妃后,黥奴代诗毫捷走。
狎臣夺爵知几筹?黥奴兼才夸八斗。
桑阴既引武家郎,小崔更入中书堂。
春宫节悯痛至骨,一剑肯贷临淄王?呜呼,巨神秤,称天下,黥奴手,那可把?谁向朱屠借铁锤,锤杀司衡巨神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黥面奴》,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诗中描述了一个才情出众、以黥面为特征的奴隶,他十四岁便能写出优秀的文章,甚至在君臣赋诗的场合,代替妃后作诗,显示出过人的才思和敏捷。他的才华被佞臣嫉妒,但即使如此,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依然被高度赞扬,甚至能与“八斗”之才相提并论。
诗人接着写到,这个奴隶的命运有所转折,他被提拔进入宫廷,甚至影响到了春宫(可能指皇宫内的某个重要人物)。然而,面对权力斗争,他能否保全自身,诗中以“一剑肯贷临淄王”的疑问表达了对他的命运担忧。最后,诗人感叹,这位奴隶如同巨神秤上的重物,无人能轻易撼动,表达了对其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主人公的才华与困境,以及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