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兰春秀异秋兰,世事随时岂一端。
别有古人不死处,陶诗晋字要人看。
拼音版原文
今之墨兰,山谷之所谓兰也,
一干一死。
古之兰,
根枝叶花皆香,一树而千万蕊。
《离骚》曰纫秋兰以为佩,秋兰兮蘼芜。
汉武曰兰有秀兮菊有芳。
今八九月开,
与菊同时。
渊明诗曰幽兰生前庭,
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东坡诗曰幽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
蓬艾深不见。
今之兰,
十二月、正月开,若萧、若蓬、若艾,
皆枯槁未芽,陶苏诗指屈子之兰耳。
然山谷之兰,盛行近世,
墨竹、墨梅之外,加以此品,
古画谱亦所未有。
随时之义一可赋,
赵子多能善书二可赋,沈子嗜学好事三可赋。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方回所作,名为《题沈伯隽所藏赵子昂墨兰》。方回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对赵孟頫的墨兰进行了独到的品评与思考。
首句“今兰春秀异秋兰”,方回将“今兰”与“秋兰”进行对比,强调了春天兰花的生机与独特之美,不同于秋天的萧瑟与沉静。这里的“秀异”不仅描绘了兰花的外在形态之美,更隐含了其内在精神的高洁与不同凡响。
接着,“世事随时岂一端”,方回在此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指出世间万物随时间流转而变化,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或规则。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复杂多变社会现象的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别有古人不死处,陶诗晋字要人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方回认为,尽管古人已逝,但他们的思想与作品却如同兰花一般,虽不随时间消逝,反而在后人心中绽放出新的生命。这里特别提到了陶渊明的诗歌和晋代的文字风格,暗示了这些经典作品对于后世文人的影响与启发,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引用,展现了方回对自然美、人生哲理以及文化传承的独特见解,既赞美了赵孟頫墨兰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