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子规少,日斜红鹄飞
出处:《云安县》
宋 · 范成大
春暮子规少,日斜红鹄飞。
两山多布水,一岛几柴扉。
蚓吐无穷壤,人行不断矶。
巴阳昨夜雨,滩上水先肥。
两山多布水,一岛几柴扉。
蚓吐无穷壤,人行不断矶。
巴阳昨夜雨,滩上水先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暮:春季末尾。子规:杜鹃鸟。
红鹄:红色的大雁。
柴扉:简陋的木门。
蚓吐:蚯蚓挖掘。
巴阳:地名,可能指巴蜀地区的某个地方。
滩上水先肥:雨后滩头的水显得更丰盈。
翻译
春天即将过去,杜鹃鸟稀少,夕阳下红鹄展翅飞翔。两座山间溪流众多,一座小岛上零星可见柴扉。
蚯蚓在土壤中不断蠕动,产出无尽的泥土,人们行走于海边礁石不断。
昨晚巴阳下了雨,滩头的水显得格外丰润。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安县的特色。"春暮子规少"一句,通过子规鸟的稀疏鸣叫,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暮色渐浓。"日斜红鹄飞"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红鹄翱翔的动态画面,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
"两山多布水,一岛几柴扉"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布局,山峦间溪流众多,小岛上零星可见简陋的木门,展现出乡村的质朴与宁静。"蚓吐无穷壤"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大地的丰饶。
"人行不断矶"进一步描绘了地形特点,人们沿着江边的礁石行走,显示出当地的生活气息。最后两句"巴阳昨夜雨,滩上水先肥"点明了前文景象的原因,一场春雨过后,江滩上的水显得格外丰盈,预示着生机勃勃的季节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云安县春天的景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体现了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写景抒怀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