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昭皇帝挽词
珠襦函夜月,石马锁寒烟。
尊谥高千古,陵祠享万年。
遗民念恩泽,犹想奏薰弦。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王英的《仁宗昭皇帝挽词》描绘了一幅深沉而肃穆的画面。首句“岁晏桥山路”,通过“岁晏”和“山路”暗示了季节已晚,路途艰辛,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风凄薄暮天”进一步强化了傍晚时分的冷风带来的悲凉感。
颔联“珠襦函夜月,石马锁寒烟”运用了象征手法,"珠襦"象征皇后的服饰,"函夜月"则暗示了仁宗皇帝的陵寝在夜晚月光下显得庄重而神秘,"石马锁寒烟"则描绘了陵墓前孤独的石马被寒烟笼罩,增添了哀思与寂静。
颈联“尊谥高千古,陵祠享万年”高度评价了仁宗皇帝的声名和后世对他的祭祀,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尊谥”即崇高的封号,“高千古”意味着其声誉将流传千秋万代;“陵祠享万年”则预祝他的陵寝将长久受到人们的祭拜。
尾联“遗民念恩泽,犹想奏薰弦”揭示了百姓对仁宗皇帝的深深怀念,他们仍然记得他的恩德,仿佛能听到那些赞美他的音乐(“薰弦”可能指祭祀时的乐曲),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对仁宗皇帝的崇高敬意和哀思。
词语解释
薄暮的意思:◎ 薄暮 bómù[at dusk] 傍晚每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加以薄暮逆夷又发火烧潮音街。——《广州军务记》...
恩泽的意思:[释义](名)称皇帝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 [构成]主谓式:恩|泽...
暮天的意思:(1).傍晚的天空。 唐 王昌龄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诗:“秋月对愁客,山鐘摇暮天。” 唐 顾非熊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诗:“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嫦娥 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2).指傍晚的天气。 宋 沉遘 《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
凄薄的意思:寒凉。 晋 陶潜 《和刘柴桑》:“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飢劬。”凄,一本作“ 凄 ”。寒凉。 晋 陶潜 《和刘柴桑》:“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千古的意思:[释义](1) (名)长远的年代。 (2) (名)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构成]偏正式:千(古...
桥山的意思:(1).山名。在今 陕西省 黄陵县 西北,相传为 黄帝 葬处。 沮水 穿山而过,山状如桥,故名。《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崩,葬 桥山 。” 裴駰 集解引《皇览》:“ 黄帝 冢在 上郡桥山 。”后因以借指 黄帝 陵墓或帝王陵墓。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山陵之建也,以公检校将作大匠。游衣 汉 寝之外,抱剑 桥山 之下。” 唐 张祜 《宪宗皇帝挽歌词》:“ 桥山 非远地,云去莫疑峯。”(2).山名。在今 河北省 涿鹿县 东南。上有 黄帝 和 唐尧 庙。《魏书·太宗纪》:“幸 桥山 ,遣使者...
山路的意思:◎ 山路 shānlù[mountain road] 山中小路山路弯弯...
石马的意思: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西京杂记》卷五:“余所知 陈縞 ,质木人也,入 终南山 採薪还,晚,趋舍未至,见 张丞相 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辞》之三:“石马天麟肖,松枝国栋成。” 遯庐 《童子军·割发》:“不料铜仙欲泣,石马长哀。索虏猖狂,敢肆豺狼之毒;髠奴咆哮,蔓延文物之邦。”...
祠享的意思:立祠以祭品敬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 鲁恭 ﹞以太尉掾迁 中牟 令,政专德化,不任刑罚,吏民敬信,蝗不入境……车驾每出, 恭 常陪乘,上顾问民政,无所隐讳,故能遗爱自古,祠享来今矣。”《新唐书·姜皎传》:“后以子尚主,更赠吏部尚书仍赐封二百户为祠享费。”...
岁晏的意思:(1).一年将尽的时候。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刘基 《秋日惨淡》:“岁晏玄冰兮,知将奈何?”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点鬢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2).指人的暮年。语本《楚辞·九歌·山鬼》:“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唐 王维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 唐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诗:“岁晏归去来,富贵安可求!”...
万年的意思:◎ 万年 wànnián[ten thousand years;all ages;eternity] 极其久远的年代...
薰弦的意思:《孔子家语·辩乐》:“昔者 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薰弦”指《南风歌》。 唐 许浑 《登尉佗楼》诗:“ 越 人未必知 虞舜 ,一奏薰弦万古风。” 五代 齐己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
珠襦的意思:(1).贯珠为饰的短衣,古代帝、后所服。《汉书·霍光传》:“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贯珠以为襦,形若今革襦矣。” 清 钱士馨 《甲申三月纪事》诗:“血溅珠襦迷断篋,露零银树覆宫墻。” 清 查慎行 《花田咏古》:“珠襦梦断鸦啼曙,粉麝香消雨洗春。”(2).古代帝、后及贵族的殓服。 元 虞集 《赋吴郡陆友仁得白玉方印》诗:“珠襦已随黄土化,此物还同金雁翔。” 清 唐孙华 《耶律丞相墓》诗:“君不见, 赵 家玉匣埋 皋亭 ,珠襦甲帐同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