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全文

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宋 · 宋庠
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
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
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

注释

空台:形容台基空旷。
虚籁:指空中的声音,如风声。
穷旅雁:旅途困顿的雁。
啼杀:形容叫声凄厉。
白发:象征年老或经历。
华缨:华丽的冠带,象征地位和权势。
东顾:向东看,可能指眺望远方。
忧国思君:表达对国家和君主的忧虑和忠诚。

翻译

百尺高台立在河边城,远处波涛与风声共鸣。
孤雁南飞,书信难达,饥饿的乌鸦叫声未停。
何时能容我白发匆匆,尘世纷扰只想靠近华贵的冠冕。
登高望远,不必惊讶我频频向东张望,忧虑国家、思念君主,非为求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与怀念的氛围。"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开篇即以宏伟的景观展现眼前的画面:高耸的台楼矗立于河畔之上,水波荡漾,似乎也在回应着秋天的萧瑟之声。这里的“空台”可能象征着作者心中的某种孤寂与空旷。

"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但由于路途遥远、条件艰难,书信难以送达。这里“旅雁”指的是远行的客人,而“啼杀”则是形容饥饿的小鸟,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无力完成诗篇。

"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紧迫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头发迅速变白,生命如同流沙难以把握,而自己的愿望只是想要靠近那些华丽的生活,但又感到自己与之之间隔阂重重。

"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诗人站在高处,不必惊叹什么,只是在频繁地向东方回首,那里有他所忧虑的国家和所思念的人。这里的“思君”可能指的是远方的亲友或是政治上的君主,而这种忧虑与思念,并非为了个人的名誉。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了深沉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时间流逝、生命无常以及对亲友国家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