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要奠南朝鼎,铁瓮须争北顾关
出处:《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两戒关河万里山,京江天堑屹中间。
金陵要奠南朝鼎,铁瓮须争北顾关。
应以缕丸临峻坂,肯将传舍抵孱颜。
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
金陵要奠南朝鼎,铁瓮须争北顾关。
应以缕丸临峻坂,肯将传舍抵孱颜。
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五首,创作于八月初二日,当时他听闻了军事警报。诗中描绘了对国家边防和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联“两戒关河万里山,京江天堑屹中间”,开篇即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述了长江作为天然屏障的险峻与辽阔,暗示了国家边防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颔联“金陵要奠南朝鼎,铁瓮须争北顾关”,点明了金陵(南京)作为南方政权的象征,以及铁瓮城在北方防御中的关键作用,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重视。
颈联“应以缕丸临峻坂,肯将传舍抵孱颜”,运用比喻手法,将战争比作攀登陡峭的山路,强调了战争的艰难与危险;同时,将逃避比作在简陋的驿站停留,暗示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与勇敢面对。
尾联“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描绘了一幅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画面,荷锄的老人们眼中含泪,忧心忡忡地望着横渡江面的军队,表现了人民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事件的回顾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民族安全以及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和关注,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