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汉和蕃,不闻蕃和汉
出处:《塞儿曲》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自古汉和蕃,不闻蕃和汉。
汉儿一向眠,自致南朝乱。
汉儿一向眠,自致南朝乱。
鉴赏
这首诗《塞儿曲(其五)》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文化冲突。
“自古汉和蕃,不闻蕃和汉。”开篇即以对比手法,指出自古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和亲的传统,但鲜少见到少数民族主动与汉族和解的情形。这种不对等的交往模式,暗示了历史上民族间的权力关系与文化隔阂。
“汉儿一向眠,自致南朝乱。”接着,诗人将矛头指向了汉族内部,认为正是汉族内部的疏懒与不作为,导致了南朝的动荡与混乱。这里的“汉儿”泛指汉族人,“一向眠”则暗喻了汉族人对自身问题的忽视与对周边环境的被动应对,最终导致了南朝的衰败。
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通过对比与隐喻,展现了民族关系中的复杂性与深层矛盾,同时也对汉族内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屈大均在诗中不仅描绘了历史的变迁,更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教训与启示,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