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虽不作洛阳客,自有吟魂兼醉魄
出处:《恨君不作洛阳客》
宋 · 徐积
余虽不作洛阳客,自有吟魂兼醉魄。
吟魂醉魄御风行,看尽千花万花色。
宁知洛浦有人留,挽定春衫归不得。
脱身误入嵩山中,山中逢见白须翁。
欢然借我双金童,须臾引入花林中。
乱花深处迷西东,花光照天香薰空。
金盆挹酒双瑶钟,酒酣邀我吟春风。
绀云千丈挥玉虹,搜罗万变穷神功。
有人飞下紫霄峰,酬诗解佩声玲珑。
余方却步不与语,笑余不似郑交甫。
吟魂醉魄御风行,看尽千花万花色。
宁知洛浦有人留,挽定春衫归不得。
脱身误入嵩山中,山中逢见白须翁。
欢然借我双金童,须臾引入花林中。
乱花深处迷西东,花光照天香薰空。
金盆挹酒双瑶钟,酒酣邀我吟春风。
绀云千丈挥玉虹,搜罗万变穷神功。
有人飞下紫霄峰,酬诗解佩声玲珑。
余方却步不与语,笑余不似郑交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虽然未成为洛阳的常客,但其灵魂和醉意却能自由地在花海中翱翔,欣赏着千变万化的花朵色彩。诗中的主人公偶遇一位山中老翁,被邀请进入花林深处,沉浸在花香与美酒之中,与飞下的仙人对诗交流。然而,诗人似乎并不满足于这种超凡脱俗的体验,他自嘲自己并非如郑交甫般能与仙人对话,表达了对无法真正融入仙境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无奈和自我反思。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景物和情感表达得既具象又富有诗意,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超现实世界融合的独特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