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髯龙脱赤鳞,三日浴波涛全文

髯龙脱赤鳞,三日浴波涛

出处:《松糕
金 · 赵秉文
嗟嗟千岁姿,不比明堂蒿。
肤裁三韩扇,液制中山醪。
皮毛剥落尽,流转到松糕。
髯龙脱赤鳞,三日浴波涛
玉兔持玉杵,捣此玄霜膏。
文章有杂碎,肪泽滋煎熬。
殷勤小方饼,裁以鞍山刀。
味甘剖萍实,色殷煎樱桃。
辽阳富冬菹,盘餐穷溪毛。
巧谋一饱地,齑粉不我逃。
腹中十八公,笑汝真老饕。
未忘口腹累,尚似贤蒸羔。
真味苦硬老,家风大孤高。
聊将酥蜜供,调戏引儿曹。
多生根尘习,隽永胜珍庖。
一舌有多智,无乃绵蕞劳。
人閒无正味,嗜好随所遭。
安能知许事,为君续离骚。

鉴赏

这首诗《松糕》由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松糕这一传统美食的赞美与欣赏。

诗中首先以“嗟嗟千岁姿,不比明堂蒿”开篇,将松糕的古老与珍贵与普通的蒿草进行对比,强调了松糕的独特价值。接着,诗人用“肤裁三韩扇,液制中山醪”来描述制作松糕的过程,形象地展示了其精细的工艺和复杂的工序。随后,“皮毛剥落尽,流转到松糕”则暗示了松糕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变过程,充满了时间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髯龙脱赤鳞,三日浴波涛”一句,运用了龙的意象,赋予松糕以神秘与力量,同时通过“浴波涛”这一动态描写,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想象力。接下来,“玉兔持玉杵,捣此玄霜膏”更是将松糕的制作过程诗意化,仿佛在月光下,玉兔手持玉杵,捣制出一种神秘的霜膏,充满了浪漫与幻想色彩。

“文章有杂碎,肪泽滋煎熬”则通过“文章”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松糕内部结构的复杂与细腻,以及制作过程中所经历的煎熬与考验。而“殷勤小方饼,裁以鞍山刀”则进一步展示了松糕的形状与制作技艺的精湛。

“味甘剖萍实,色殷煎樱桃”通过对比,突出了松糕独特的口感与色泽,仿佛甘甜如萍实,鲜艳如樱桃,令人垂涎欲滴。接下来,“辽阳富冬菹,盘餐穷溪毛”则通过地域性的描述,展现了松糕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广泛性。

“巧谋一饱地,齑粉不我逃”表达了对松糕美味的追求与满足,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而“腹中十八公,笑汝真老饕”则以幽默的方式,赞扬了松糕的美味,同时也对那些贪食者的形象进行了戏谑。

“未忘口腹累,尚似贤蒸羔”则体现了对松糕品质的坚持与尊重,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也能够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真味苦硬老,家风大孤高”表达了对松糕独特风味的赞赏,以及对其背后深厚文化内涵的认同。

“聊将酥蜜供,调戏引儿曹”则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展现了与家人共享美食的乐趣,以及对后代的教育与引导。而“多生根尘习,隽永胜珍庖”则强调了松糕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

“一舌有多智,无乃绵蕞劳”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品尝美食时舌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品尝美食需要细心与耐心。最后,“人閒无正味,嗜好随所遭”则总结了人生百态,强调了个人喜好的重要性,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找真正快乐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松糕这一传统美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与制作工艺,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