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苍应应秋始习,一击不中为尔羞
出处:《妖鸟篇》
清 · 陶邵学
有鸟生炎海,飞鸣历中洲。
似鵩形不祥,况乃恶声如鸺鹠。
朝鸣但䀨耳,暮鸣增人忧。
霜凝日落百草死,更闻此鸟鸣啾啾。
纵横四野间,历乱呼其俦。
嗟汝身虽微,厉欲凌九州。
老鹤知时寒,低飞尚垂头。
汝独声呀呀,妄语丛愆尤。
道傍苍应应秋始习,一击不中为尔羞。
居然声气彻阆苑,造作百怪无时休。
百鸟奔春阳,汝独凛凛催穷秋。
成形受气安可化,汝谁有口不自由。
周公诛妖鸟,遗教不可求。
千年遗孽死不尽,坐令日月惨黩、天地为悲愁。
我欲请王母,天网忽下收。
东海求凤凰,西山鸾鹫鸣相酬。
翛然六合间,众声和且稠。
此鸟闻之大恨死,馀者惊窜,一日卷舌尽入喉。
似鵩形不祥,况乃恶声如鸺鹠。
朝鸣但䀨耳,暮鸣增人忧。
霜凝日落百草死,更闻此鸟鸣啾啾。
纵横四野间,历乱呼其俦。
嗟汝身虽微,厉欲凌九州。
老鹤知时寒,低飞尚垂头。
汝独声呀呀,妄语丛愆尤。
道傍苍应应秋始习,一击不中为尔羞。
居然声气彻阆苑,造作百怪无时休。
百鸟奔春阳,汝独凛凛催穷秋。
成形受气安可化,汝谁有口不自由。
周公诛妖鸟,遗教不可求。
千年遗孽死不尽,坐令日月惨黩、天地为悲愁。
我欲请王母,天网忽下收。
东海求凤凰,西山鸾鹫鸣相酬。
翛然六合间,众声和且稠。
此鸟闻之大恨死,馀者惊窜,一日卷舌尽入喉。
鉴赏
这首诗名为《妖鸟篇》,作者是清代诗人陶邵学。诗中以一只生于炎海的怪鸟为题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它的不祥特征和恶劣叫声。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鸟儿比作能引发忧虑和灾祸的存在,其叫声在凄凉的秋日里尤为刺耳,试图凌驾于其他鸟类之上。然而,它虽然嚣张,却如同无知的厉鬼,无法逃脱自然法则和道德约束。
诗人借老鹤的明智与自我克制,讽刺了妖鸟的妄自尊大。他感叹这只鸟的叫声虽响彻云霄,却只能引来嘲笑和羞辱,象征着其行为的荒谬和后果的悲惨。诗人还提及周公的故事,暗示对妖鸟这类邪恶之物的古老警告,但它们仍不断滋生,给天地带来哀愁。
最后,诗人期盼通过神迹或自然的力量,如王母的天网和凤鸾的呼应,来终结这妖鸟的嚣张。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违背自然和谐的异类的批判,以及对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