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出处:《奉赠宣义大师英公》
宋 · 李若拙
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隶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当世群贤尽响风。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隶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当世群贤尽响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岁:过去。高名:显赫的名声。
九重:皇宫深处。
衡山:地名,此处代指分别之地。
碧云空:形容天空清澈。
紫袍:古代官员的紫色官服。
龙墀:宫殿的台阶,象征皇权。
虎殿:指朝廷或皇帝的殿堂。
小篆:秦朝的文字。
秦相法:秦朝丞相的书法风格。
隶书:汉朝的一种字体。
鄙:轻视。
晋臣:指晋朝的臣子。
师少:师,指师长,这里可能指某位有才华的前辈。
群贤:众多有才德的人。
响风:像风吹过,形容众人仰慕。
翻译
昔日的名声震动皇宫深院,衡山分别后,碧空如洗。在龙椅上亲自接受紫袍加身,频繁出入虎殿之中。
轻视秦相的小篆书法,仍贬低晋臣的隶书功绩。
才华横溢如师少,当世众多贤才都仰望他的风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若拙所作,奉赠给宣义大师英公。通过这短短的八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受赠者的崇敬之情,以及他个人修养与才艺的展示。
"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这里,诗人提及自己昔日在朝廷中的显赫声望,以及在衡山分别之后,那清幽的碧云似乎成为空白,反映了一种失落和孤寂的情感。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曾经获得过皇帝赐予的荣誉——穿着紫色的官服,在龙形装饰的宫殿前接受尊贵的待遇,以及他常常出入权力核心——虎殿,显示了他的地位非同小可。
"小篆每轻秦相法,隶书犹鄙晋臣功。"
诗人在这里展示自己的书法才华,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秦代相传的“小篆”字体之美,更有对隶书这一晋代官员所擅长书体的敬仰。
"多才多艺如师少, 当世群贤尽响风。"
最后两句表明诗人不仅在文学上多才多艺,而且他的才华在当时被誉为难得,仿佛是古代圣人师少一般,他的声名引起了众多贤士的共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过去荣耀的回顾和个人才艺的展示,展现了诗人对受赠者的崇敬,以及他自己在当时文学艺术界的地位。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孤寂感,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超越世俗功名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