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
出处:《寄岳州孙屯田》
宋 · 梅尧臣
从来洞庭好,都在岳阳楼。
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
年华有时尽,风物不知休。
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
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
年华有时尽,风物不知休。
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从来:自古以来。洞庭:指洞庭湖。
好:美丽。
都在:都集中于。
岳阳楼:中国古代名楼,位于湖南岳阳。
明月:明亮的月亮。
一千里:形容范围广大。
寒光:清冷的月光。
三万秋:极言时间之长,象征永恒。
年华:岁月。
有时尽:有时会结束。
风物:自然景色。
不知休:永不消歇。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怜:欣赏,喜爱。
予句:我的诗句。
沈隐侯:沈约,南朝文学家,这里以沈约为例赞美对方。
翻译
自古以来洞庭湖的美景,都集中体现在岳阳楼上。明亮的月光洒满千里,清冷的光辉仿佛持续了三万多个秋天。
时光有时会流逝殆尽,但自然景色却永无止息。
太守您欣赏我的诗句,应该就像当年沈隐侯一样喜爱。
鉴赏
梅尧臣的《寄岳州孙屯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对友人的深深挂念。首句“从来洞庭好”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认为其历来皆美。接下来的“都在岳阳楼”点出岳阳楼作为观赏洞庭湖的名胜之地,暗示了友人孙屯田可能身处其中。
“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洞庭湖上空明亮的月光洒满千里,仿佛时间在寒光中静止,寓意着友人的生活宁静而深远。诗人感慨时光流转,“年华有时尽”,暗示人生短暂,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却永恒。
最后两句“风物不知休”进一步强调岳阳楼周边景色的无穷魅力,即使岁月更迭,景色依旧。“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则以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期待,希望他的心境能像古代贤者沈隐侯一样,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味诗中的深意,感受到诗人的情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赞美了洞庭湖的壮丽,也寄寓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祝愿,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