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全文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唐 · 方干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注释

寸心:比喻极小的心愿或心情。
频求荐:频繁地寻求被推荐,指渴望得到赏识。
两鬓:两旁的鬓发,这里指年老。
息机:停止世俗的追求,比喻隐退。
隔岸:河的对岸。
春耨:春季耕作。
犬吠:狗叫。
夜渔归:夜里捕鱼归来。
倚松:靠在松树上。
长啸:大声呼啸,表达情感。
疏拙:疏放粗犷,不拘小节。
拂石:手抚石头,表示悠闲。
欹眠:斜躺着睡觉。
绝是非:远离是非纷争。
执爨:烧火做饭,这里指过着简朴的生活。
炊橡实:用橡树果实做饭,形容生活清贫。
纫针:穿针引线,此处指缝补衣物。
补荷衣:修补用荷叶等自然材料制成的衣服,象征隐士之衣。
早月:清晨的月光。
张烛:点亮蜡烛。
清风:清爽的风。
掩扉:关上门扉。
元瑜:指有才华或地位的人,这里可能代指赏识诗人的人。
怜野贱:怜悯或欣赏山野中的卑微之人。
时回:时常回来。
车马发光辉:驾车来访给生活带来光彩,比喻受到重视。

翻译

心中热情如火渴望被推荐,直到双鬓斑白才停下追求功名。
隔着河岸听到鸡叫便知春耕开始,夜晚邻家狗吠是渔人归来之时。
靠着松树长啸变得疏狂不羁,斜躺在石头上睡觉远离世间对错。
即使曾经烧柴做饭简单度日,也缝补过荷花做的衣服。
时常借着晨光点亮蜡烛,也利用清风帮忙关上门扉。
多亏了元瑜这样的人怜惜我这山野村夫,时常驾车来访为我的生活添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与友人苏判官之间的情谊交流。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片段,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表明诗人对于友人的推荐和帮助有着迫切的心情,同时也表露出了一种年龄增长、事业有成后的从容不迫。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描述了山中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表现了诗人在山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所体验到的超然物外、无关世事的心境。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如烹饪食物和缝补衣物,展示了诗人在山中自给自足、简朴无华的生活状态。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以及通过借助自然之物(如月光和清风)来点亮生活的乐趣。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这里的“元瑜”可能指的是苏判官,而“怜野贱”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隐居山林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同时也传递了一位文人对于友情的珍重和内心世界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