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本江海人,来守仙佛国全文

我本江海人,来守仙佛国

出处:《示邦人诗
宋 · 萧振
我本江海人,来守仙佛国
年丰讼牒稀,公事不留积。
岂无一樽酒,约客飞大白。
重念此邦人,朝饱不谋夕。
顷遭两年荒,十九皆菜色。
城中多饿殍,倒死臭熏陌。
幸兹连岁丰,粒米弃狼籍。
嬉嬉不营生,便尔轻牟麦。
三日天不雨,沙田已龟坼。
十家九无储,何以度饥厄。
我为此邦忧,夜眠不安席。
愿天岁岁丰,愿尔痛俭啬。
一年三年储,三年九年食。
尧汤虽在上,丰歉岂可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萧振写给邦人的《示邦人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从江海之民到仙佛国土的转变,以及对当地民生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与邦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邦人生活的同情和担忧。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职责与生活状态:“我本江海人,来守仙佛国。年丰讼牒稀,公事不留积。”诗人原本是自由自在的江海之人,来到仙佛之地担任官职,享受着丰收年景带来的宁静与清闲,公务也相对轻松。

接着,诗人转向对邦人生活的关注:“岂无一樽酒,约客飞大白。”他虽然享受着美酒佳肴,却不忘邀请朋友共享欢乐。然而,诗人很快意识到自己与邦人的生活差距:“重念此邦人,朝饱不谋夕。”他思考起邦人的生活,发现他们朝不保夕,生活艰辛。

诗的后半部分聚焦于邦人的困境:“顷遭两年荒,十九皆菜色。”邦人在过去两年遭遇了严重的饥荒,许多人营养不良,面容憔悴。“城中多饿殍,倒死臭熏陌。”城市里充斥着饥饿与死亡,尸体腐烂散发恶臭。“幸兹连岁丰,粒米弃狼籍。”尽管后来连续几年丰收,但粮食被浪费,显示了人们对食物的珍惜程度之低。

诗人对邦人的生活状况深感忧虑:“我为此邦忧,夜眠不安席。”他担心邦人的未来,夜晚难以安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邦人的期望:“愿天岁岁丰,愿尔痛俭啬。”他希望上天每年都能带来丰收,也希望邦人能珍惜食物,减少浪费。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传达了对邦人改善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