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未应愁酒尽,少需便了巷沽还
出处:《居厚弟示和诗复课十首 其九》
宋 · 刘克庄
花深藓合似禅关,千岁榕根入水蟠。
方土何须求海上,地仙元不离人间。
忘言已悟铜铭背,却老非干玉鍊颜。
客至未应愁酒尽,少需便了巷沽还。
方土何须求海上,地仙元不离人间。
忘言已悟铜铭背,却老非干玉鍊颜。
客至未应愁酒尽,少需便了巷沽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乐于隐居的心境。"花深藓合似禅关"中的“藓”指的是苔藓,即地面的青苔,这里形容花丛中草木茂盛,像极深远的禅关;"千岁榕根入水蟠"则描绘了古老的榕树其根深入溪流之中,呈现出一种坚韧不拔、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
接着,"方土何须求海上"表达了一种满足于眼前简单生活,不必追求远离的地方。诗人认为只要在这片土地上,就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何需向往遥不可及的海上。紧接着的"地仙元不离人间"则强调了诗人愿意留在世间,与凡人共处,而非追求超脱尘世的地仙境界。
中间两句"忘言已悟铜铭背,卻老非干玉鍊颜"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转变。"铜铭背"指的是古代将文字刻在金属器物上,这里比喻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却老非干玉鍊颜"则是说尽管年岁增长,但内心却不为尘俗所染,保持着清澈如玉般的本色。
最后两句"客至未应愁酒尽,少需便了巷沽还"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来访之人,诗人并无过多挂念,甚至连酒水的准备都不以为意,只是简单地结束了聚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