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
出处:《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唐 · 刘长卿
烟尘犹满目,歧路易沾衣。
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
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
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
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烟尘:战争留下的灰尘和烟雾。歧路:岔路口,比喻人生选择。
沾衣:弄湿衣服,象征困难重重。
逋客:逃亡的人。
南渡:向南逃亡或迁移。
征鸿:远行的大雁。
九江: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泛指江河。
春草绿:春天的青草生长繁茂。
暮潮:傍晚的潮汐。
别后:分别之后。
相访:互相拜访,相见。
全家:全家人都。
隐钓矶:隐居在钓鱼的岩石边。
翻译
眼前还弥漫着战争的烟尘,岔路口容易沾湿行人的衣裳。逃亡的人大多向南流亡,北归的大雁独自飞翔。
春天的九江岸边草木繁茂,傍晚时分千里之外的潮水涌回。
离别后难以再相见,全家人隐居在钓鱼的礁石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其中蕴含了深沉的别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诗中通过“烟尘犹满目,歧路易沾衣”描绘出行者在旅途中的艰辛与孤寂,同时也反映了送别时的心情。"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则表达了友人离去的方向和自己留下的孤独感,"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不仅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也寓意着时光流逝与离别之感。最后两句“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和未来重聚难以实现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送别时的复杂感情,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力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