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东观迟归去,相就盘跚勃窣行
出处:《约周希稷游湖上园》
宋 · 张镃
句法参同李翰林,风流依约谢宣城。
放怀应喜醉三日,听曲知无误一声。
箬叶露方高石室,桂枝香谱度银笙。
西清东观迟归去,相就盘跚勃窣行。
放怀应喜醉三日,听曲知无误一声。
箬叶露方高石室,桂枝香谱度银笙。
西清东观迟归去,相就盘跚勃窣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句法:仿效。李翰林:唐代诗人李商隐。
风流依约:形容举止潇洒。
放怀:尽情。
醉三日:连续畅饮三天。
误一声:听错一个音符。
箬叶:竹叶。
石室:古代藏书或供祭祀的场所。
桂枝香:指桂花的香气。
西清东观:古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廷。
迟归去:迟迟不愿离开。
相就:相伴而行。
盘跚勃窣行:步履蹒跚地走。
翻译
仿效李翰林的文风,举止潇洒如谢朓城的风采。尽情畅饮三天应会心满意足,聆听乐曲时能准确辨别每个音符。
新采的箬叶在高高的石室中晾晒,桂花的香气在银笙上谱写出美妙旋律。
在西清宫和东观流连忘返,步履蹒跚地慢慢行走。
鉴赏
此诗语言流畅,意境悠然,充分展现了诗人与友相聚游湖之乐。首句“句法参同李翰林”可见诗人在文学上自比于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示己之才华;“风流依约谢宣城”则是对北宋时期文豪谢灵运的赞誉,表明诗人对其风格的向往。次句“放怀应喜醉三日,听曲知无误一声”表现了诗人在宴饮中忘却忧愁,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与判断。
第三句“箬叶露方高石室,桂枝香谱度银笙”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居图景,诗人于清晨的露珠和桂花之中寻得一份超然。末两句“西清东观迟归去,相就盘跚勃窣行”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在山路上缓慢而行时的愉悦心情。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与友同游湖上之乐趣及文学艺术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