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根直与地争固,不许蚓穴通黄泉
出处:《千龄桧》
宋 · 李廌
冈头老桧不记年,古父约以千龄传。
高枝凌兢倚北斗,低枝犹藏万岁烟。
蟠根直与地争固,不许蚓穴通黄泉。
阴森古怪神物附,雨晦每见蛟龙骞。
贤哉乐天真逸者,手植苍桧今宛然。
元和元丰五十纪,婆娑下委才及肩。
信此千龄尚虚云,几见海变丘陵迁。
乃知不为斤斧夭,不在涧底与山巅。
高枝凌兢倚北斗,低枝犹藏万岁烟。
蟠根直与地争固,不许蚓穴通黄泉。
阴森古怪神物附,雨晦每见蛟龙骞。
贤哉乐天真逸者,手植苍桧今宛然。
元和元丰五十纪,婆娑下委才及肩。
信此千龄尚虚云,几见海变丘陵迁。
乃知不为斤斧夭,不在涧底与山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冈头:山顶。老桧:古老的桧树。
古父:古人。
千龄:千年寿命。
蟠根:盘根错节。
黄泉:地下深处。
蛟龙骞:蛟龙腾跃。
乐天:超脱尘世,享受自然。
元和:唐宪宗年号。
元丰:宋神宗年号。
婆娑:形容树木枝叶茂盛。
斤斧:斧头,比喻破坏。
涧底:山谷底部。
山巅:山顶。
翻译
山顶的老桧树不知有多少年岁,古人相传已有千年。高枝傲然挺立像北斗星,低枝则隐藏着万年的烟雾缭绕。
盘根深深扎根大地,坚固得连蚯蚓的洞穴都无法穿透到黄泉。
阴森奇特,仿佛有神灵依附,每逢风雨天,常可见蛟龙腾跃。
多么高尚啊,那些享受自然、超脱尘世的人,亲手种下的苍桧依然健在。
从元和到元丰已过五十个年头,这棵树如今依然枝繁叶茂,只及人的肩膀。
确实,千年寿命还如浮云一般虚无,世间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
这才明白,树木不会因斧头而早逝,也不在于山谷底部或山顶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于冈头的古老桧树的壮观图景。开篇即点出“冈头老桧不记年”,通过“古父约以千龄传”强调了这棵桧树的高寿,似乎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时间概念。而“高枝凌兢倚北斗,低枝犹藏万岁烟”则形象地展示了它的雄伟与悠久,仿佛连星辰都能触及,同时又蕴含着历史的沧桑。
接着,“蟠根直与地争固,不许蚓穴通黄泉”描写了桧树深入地底,与大地紧密相连,坚不可摧,甚至不允许任何细小生命穿透它。这样的描述增强了桧树生长力和生命力的形象。
“阴森古怪神物附,雨晦每见蛟龙骞”则给人以一种超自然的感觉,这棵桧树似乎成为了神秘力量的寄宿之所。而“贤哉乐天真逸者,手植苍桧今宛然”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棵桧树和它背后那位种植者——可能是某位高僧或隐士——的赞美,这里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之美的境界。
“元和元丰五十纪,婆娑下委才及肩”表达了时间流转和历史变迁,但这棵桧树依旧屹立不倒。而“信此千龄尚虚云,几见海变丘陵迁”则进一步强调了它的长寿与见证世事变迁。
最后,“乃知不为斤斧夭,不在涧底与山巅”表达了对这棵桧树超脱于时间磨损和自然变化的赞叹,它既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而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老桧树生长状况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凡尘、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力和时间永恒性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