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全文

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

出处:《和彭教谕论诗
宋末元初 · 陈杰
平生于二南,百过在芣苢。
不知孰舞蹈,但觉乌可已。
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
天和本发中,世味或食耳。
全明凋靡后,未造放荡始。
折杨纷皇荂,败素正堪紫。
斯文吾衰久,安得力任鄙。
天河傥可挽,举俗快一洗。
不且尊杜黄,卿言尚予起。

拼音版原文

píngshēngèrnánbǎiguòzài

zhīshúdǎodànjué

huánghuángrénxīnmínchuán

tiānběnzhōngshìwèihuòshíěr

quánmíngdiāohòuwèizàofàngdàngshǐ

zhéyángfēnhuángbàizhèngkān

wénshuāijiǔānrèn

tiāntǎngwǎnkuài

qiězūnhuángqīngyánshàng

注释

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代表了南方的风土。
芣苢:一种野菜名,象征生活艰辛。
乌:比喻困难或阴霾。
煌煌:光明灿烂,形容圣贤心志。
不死传:长生不老的传说。
世味:世俗的滋味,指浮华。
凋靡:衰落,凋零。
放荡:过度放纵。
折杨纷皇:形容杨树花纷乱的样子。
败素:破败的白色,可能指岁月的痕迹。
斯文:这里指才学、文雅。
力任鄙:力量不足以胜任庸俗之事。
天河:银河,象征理想或希望。
杜黄:杜甫和黄庭坚,均为著名诗人。

翻译

我生来就喜好南方的风土,频繁经历生活的艰辛。
不清楚是何人欢舞,只觉得乌云可以消散。
古代圣贤的心志辉煌,怎会只为长生而流传。
天赋与内心深处,世间浮华或许只是过眼云烟。
光明衰退之后,还未到达放纵的开始。
折断的杨树枝繁花乱,破败的白色也能映衬出紫色的美。
我的才学早已衰退,怎能再有力量去效仿那些庸俗之人。
如果能挽住天河,让全社会得到洗涤。
我暂且敬重杜甫黄庭坚,你的言论还能激励我振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陈杰的作品,名为《和彭教谕论诗》。诗中,作者以个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古代诗人的敬仰为背景,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句“平生于二南,百过在芣苢”表明诗人深受《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影响,反复研读,对《芣苢》这样的经典篇章更是熟记于心。接下来,“不知孰舞蹈,但觉乌可已”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诗歌世界中的忘我状态,仿佛与诗篇中的意象共舞,沉醉其中。

“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赞美了古代诗人的精神光辉,认为他们的诗歌超越了生死,流传至今。诗人进一步指出,诗歌的本质在于表达自然和谐(“天和本发中”)和人生体验(“世味或食耳”),而非追求华丽或放荡的风格。

“全明凋靡后,未造放荡始”批评了文学界的某些流弊,认为过分的雕琢和颓废之风不应成为诗歌的主流。诗人以“折杨纷皇荂,败素正堪紫”形象地描绘了他所推崇的诗歌之美,即质朴而富有深意。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年事已高,难以再有如古人般的创作力,但他表达了对改变文风的愿望,希望能通过诗歌的力量,如同挽天河般涤荡世俗,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他甚至表示,如果能激励人们尊重杜甫和黄庭坚这样的大师,那他的努力就更有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陈杰对诗歌艺术的深入思考和个人的审美追求,以及对传统诗歌精神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