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太白日万言,时取武成二三策
出处:《试院一首》
宋 · 喻良能
南国诸侯老宾客,霜叶青衫头雪白。
绣衣使者急搜贤,又向文场三捧檄。
全闽多士如邓林,大厦度材惭匠石。
细看太白日万言,时取武成二三策。
清心期识璞三献,过眼敢迷目五色。
只今虽无衣钵传,向来未省原天觅。
更长宁辞烛屡秉,漏下何啻夜十刻。
回思前日踏槐花,忍使青袍轻饮墨。
绣衣使者急搜贤,又向文场三捧檄。
全闽多士如邓林,大厦度材惭匠石。
细看太白日万言,时取武成二三策。
清心期识璞三献,过眼敢迷目五色。
只今虽无衣钵传,向来未省原天觅。
更长宁辞烛屡秉,漏下何啻夜十刻。
回思前日踏槐花,忍使青袍轻饮墨。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喻良能所作的《试院一首》,通过对南国诸侯和士子们的描绘,展现出科举考试的场景以及作者对于人才选拔的感慨。首句“南国诸侯老宾客”形象地刻画了那些年长的士人如同老宾客般参加科考,而“霜叶青衫头雪白”则暗示了他们的岁月沧桑。接下来,“绣衣使者急搜贤”暗指朝廷急于寻找贤才,频繁发布考试命令。
诗人以“全闽多士如邓林”形容福建地区人才济济,犹如邓林(古代神话中的神木之林),然而自己却感叹“大厦度材惭匠石”,表示选拔人才如同大建筑选材,自己深感能力不足。接着,诗人提到李白和武成(可能指的是汉武帝)的才华,表达对高明策略的向往。
“清心期识璞三献,过眼敢迷目五色”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清醒头脑,不被眼前繁杂所迷惑,坚持寻找真正的人才。虽然没有直接传授衣钵,但作者强调自己并未放弃寻求真理。“更长宁辞烛屡秉,漏下何啻夜十刻”描述了诗人夜以继日地工作,直到深夜。最后,诗人回忆起过去踏槐花(寓意科举考试)的日子,感叹如果不能珍惜机会,青袍(学子服装)将被墨水污染,寓意仕途的艰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比喻,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关注,以及对自身责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