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年年索赋养边臣,曾见登陴有一人全文

年年索赋养边臣,曾见登陴有一人

出处:《浩气吟
明 · 瞿式耜
年年索赋养边臣,曾见登陴有一人
上爵满门皆紫绶,荒村无处不青磷。
仅存皮骨民堪畏,乐尔妻孥国已贫。
试问怡堂今在否,孤存留守自捐身。

鉴赏

这首诗《浩气吟(其四)》是明代诗人瞿式耜所作,通过描绘边疆守臣的艰苦生活与国家贫困的现状,表达了对边防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年年索赋养边臣,曾见登陴有一人”,开篇即点出边防将士常年辛劳,为国家赋税奔波,却鲜有人能亲临前线,形象地描绘了边防将士与实际守卫之间的距离感。

颔联“上爵满门皆紫绶,荒村无处不青磷”,对比鲜明,上句描述的是朝廷对边防将士的高规格封赏,下句则揭示了边疆地区因战乱而荒凉的景象,无数亡魂化为青磷,隐喻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

颈联“仅存皮骨民堪畏,乐尔妻孥国已贫”,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边疆地区的人民在战争中仅存皮骨,生活困苦,而国家也因此陷入贫困,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经济状况的担忧。

尾联“试问怡堂今在否,孤存留守自捐身”,以设问的方式,询问怡堂(可能指边防要塞或官署)是否还存在,暗示边防的衰败,同时赞扬那些坚守岗位、不惜牺牲自己的边防将士,体现了诗人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边疆的动荡局势和人民的苦难,以及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同情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