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出处:《送蜀僧去麈》
宋 · 苏轼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送蜀僧去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蜀僧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艺术追求的理解与鼓励。首句“十年读《易》费膏火”描绘了蜀僧长时间研读《易经》的刻苦精神,耗费了不少精力。次句“尽日吟诗愁肺肝”则写出蜀僧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情感投入,甚至感到忧愁。
“不解丹青追世好”表明蜀僧可能并未过分追求世俗的艺术潮流,更愿意坚守自我,这正是诗人的赞赏之处。接着,“欲将芹芷荐君盘”以芹菜和芷草比喻清淡的友情,表达诗人希望以真诚之心对待朋友,不需华丽的礼物,只愿友情如蔬食般质朴。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对蜀僧才情的认可,即使身形清瘦,也有知音理解他的价值,无需再担忧无人欣赏。最后,“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祝愿蜀僧在旅途中加快脚步,同时暗示春天的故乡美好时光即将过去,希望他能尽快回到故土。
整首诗通过送别蜀僧,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艺术独特见解的尊重,体现了苏轼诗歌中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