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余徽兮作复止,风冷冷兮触宫徵
出处:《题抱琴听泉图为萧翀赋》
明 · 刘崧
吁嗟乎空山抱余琴,以来归兮吾将以弹。
山之洼兮石之端,我其听之兮以写猗兰。
按余徽兮作复止,风冷冷兮触宫徵。
泉之流兮云中漱,鸣玉兮声淙淙,忽幽咽以下怆兮匪丝匪桐。
啼秋猿之袅袅兮,下南飞之双鸿。
山中之人兮不可遇,余徘徊兮中路。
九嶷蔚兮隔烟雾,我思南风兮噫其迟暮。
山之洼兮石之端,我其听之兮以写猗兰。
按余徽兮作复止,风冷冷兮触宫徵。
泉之流兮云中漱,鸣玉兮声淙淙,忽幽咽以下怆兮匪丝匪桐。
啼秋猿之袅袅兮,下南飞之双鸿。
山中之人兮不可遇,余徘徊兮中路。
九嶷蔚兮隔烟雾,我思南风兮噫其迟暮。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抱琴听泉图为萧翀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诗人置身于空山之中,怀抱琴弦,意图以琴音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思绪。他选择在山之洼、石之端弹奏,仿佛希望通过音乐与“猗兰”共鸣,传达出一种高洁的志向。
诗人抚琴时,琴音起伏,冷风吹过,触动了宫徵之音,如同泉水在云中漱洗,发出清脆悦耳的“鸣玉”声。然而,琴声忽然变得幽咽凄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哀愁,非丝非桐的琴音更显其孤独与无奈。秋猿的啼鸣和南飞的鸿雁增添了画面的寂寥,山中人难以相遇,诗人独自徘徊,流露出对未知的探寻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遥望远方的九嶷山,被烟雾遮蔽,只能期待南风能带来他的思念,感叹岁月的迟暮。整首诗通过琴声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