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晚来暇,秉烛和留题
出处:《登郁孤台次佥宪陈公梦祥韵》
明 · 江源
俯仰景何限,登临思不迷。
星河檐外落,城郭望中低。
堂静吏初散,台高燕不栖。
簿书晚来暇,秉烛和留题。
星河檐外落,城郭望中低。
堂静吏初散,台高燕不栖。
簿书晚来暇,秉烛和留题。
鉴赏
此诗《登郁孤台次佥宪陈公梦祥韵》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思绪。
首句“俯仰景何限”,诗人以“俯仰”二字开篇,既展现了其在郁孤台上极目四望的开阔视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无垠。接下来的“登临思不迷”,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高处,但心神却能清明,不为外界纷扰所迷惑,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星河檐外落,城郭望中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星河比作从屋檐外倾泻而下,城郭则在远眺中显得低矮,营造出一种壮观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堂静吏初散,台高燕不栖”描绘的是官署的宁静与高台的空旷。吏员初散,意味着公务暂歇,而燕子不栖,则是高台之上的清冷与孤寂。这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官场与自然、忙碌与宁静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簿书晚来暇,秉烛和留题”点明了诗人的活动——在傍晚时分,处理完公务后,手持蜡烛,与友人留下题咏。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雅趣,也暗示了与友人共赏美景、交流思想的愉悦时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高所见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