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传米价年来贱,取次东游不畏贫
出处:《自京之楚州》
宋 · 李复
隋柳桥边一问津,便将行止付舟人。
土风入眼乡闾异,客路关心童仆亲。
淮水烟开渔市晓,龟山云动佛香春。
共传米价年来贱,取次东游不畏贫。
土风入眼乡闾异,客路关心童仆亲。
淮水烟开渔市晓,龟山云动佛香春。
共传米价年来贱,取次东游不畏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隋:隋朝。柳桥:柳树成荫的桥。
问津:询问渡口。
行止:行动和停留。
舟人:船夫。
土风:地方风俗。
乡闾:乡村。
异:不同。
客路:旅途。
童仆:仆人。
亲:亲近。
淮水:淮河。
烟开:烟雾消散。
渔市晓:早市的渔市。
龟山:地名,可能指某个有佛寺的山。
佛香春:春天的佛香。
共传:众人相传。
米价:米的价格。
贱:便宜。
取次:随意。
东游:向东旅行。
不畏贫:不怕贫穷。
翻译
在隋朝的柳桥边询问渡口,把行止托付给船夫。当地的风俗让我感到家乡的差异,旅途中的我牵挂起家仆的安好。
早晨,淮河上渔市的烟雾散去,龟山上的云彩因佛香而翻动。
人们都在传言今年米价低廉,随意向东漫游也不再担心贫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京城出发前往楚州的旅途情景。诗人在隋柳桥边询问渡口,准备渡河,而渡船工人已经开始准备停靠。土风(即乡土之风)进入眼帘,让诗人感受到异乡的不一样;对于客路的关心,则是通过童仆(年幼的仆从)的亲切表现出来。
淮水边,渔市在晓光中烟雾缭绕,而龟山上的云彩似乎也随着佛香的飘逸而轻盈自如。这两句生动地描摹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的和谐统一。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米价低廉的共识,以及即将进行东游时对于贫穷的不畏惧。诗中透露出诗人淡泊明志,对物质生活不太过分在意,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这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旅途见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